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麥門冬湯方證淺析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中麥門冬湯方證條文說:“大逆上氣,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氣者, 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方: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 以水一鬥二升, 煮取六升, 溫服一升, 日三夜一服。 ”條文中“大逆”二字非常重要, 《素問·調經論》說:“氣有餘則喘咳上氣”, 條文中所說的“大逆上氣”, 是指劇烈的氣逆咳喘, 即上焦熱傷津耗, 中焦胃氣不和, 氣結壅滯不得宣發, 夾雜水飲上逆較重, 而出現較為劇烈的咳嗽, 或喘息, 或咽喉乾燥、疼痛不適等證候。 降逆化飲散結氣,

就主以麥門冬湯。

《本經》謂麥冬“味甘平。 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 胃絡脈絕, 羸瘦短氣”, 此藥能力除心腹結氣, 潤通胃絡之閉結以通暢中焦, 是為君藥。 半夏味辛平, 下氣止咳化痰飲, 人參、甘草、粳米、大棗益胃氣, 生津液。 全方特點是寓降於補中氣, 寓降於通結氣。 辨證時, 凡見中虛津傷(津液不足或氣不化津), 咳、喘較為劇烈, 痰少或黏稠者, 不論寒熱, 皆可應用。 但用此方須注意原方藥量配比, 麥冬必須重量使用方能效佳。

病案舉例

張某某, 男, 38歲。 2011年9月2日初診。 患者有擴張型心肌病史3年。 1月前因感冒誘發胸悶心慌, 夜間不能平臥, 咳嗽等症狀, 在某醫院診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經住院治療, 心衰症狀穩定, 但咳嗽無明顯好轉, 咳有少量白色黏痰,

呈陣發性, 發時咳嗽劇烈, 夜間較頻, 咳重時喘息出汗, 每晚靠服用雙氧異丙嗪片緩解咳嗽入眠。 曾用各種抗生素治療, 基本無效。 診見:咽幹不適, 口微乾渴、口不苦, 無惡寒發熱, 納可, 二便可, 舌淡暗胖嫩, 舌尖紅, 苔薄白膩, 舌中兩處剝落。 脈寸浮關尺弦數。 予麥門冬東加味:麥冬90克, 清半夏30克, 黨參30克, 炙甘草20克, 粳米30克, 五味子20克, 前胡15克, 大棗8枚(掰開)。 3劑, 日1劑, 先浸泡半小時, 水煎1次取汁800毫升, 分4次服(日三夜一服)。 二診時, 患者訴咳嗽明顯減輕, 已停用雙氧異丙嗪。 又服上方6劑, 痊癒。

按:該案咳嗽為久病中氣虧損有飲, 上焦津虛有熱, 胃絡閉結不通, 氣機壅滯挾痰飲上逆而致, 乃太陰陽明合病。 故以麥門冬湯補虛潤通, 降逆止咳。

加前胡意在加強降氣祛痰之效, 《本草綱目》引《別錄》謂前胡“主痰滿, 胸脅中痞, 心腹結氣……去痰下氣”;加五味子意在加強降氣止咳之效並能生津斂汗, 《本經》謂五味子“主益氣, 咳逆上氣, 勞傷羸瘦, 補不足”, 且五味子與方中麥冬、黨參相伍, 暗合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之生脈散意, 以加強益氣生津之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