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自擬方治濕疹

濕疹是一種變態性疾病, 臨床比較多見。 中醫學文獻中雖無濕疹之名, 但對有些疾病的記載與濕疹相符合, 如“奶癬”、“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等。 其發生多與體質因素有關。 或飲食失節, 脾失健運, 濕熱內蘊;或素患他病, 如腎炎、肝炎、潰瘍病、習慣性便秘, 日久耗傷陰血, 或在此基礎上過食葷腥發物;或因接觸剌激物(動物、植物、化學原料等過敏物質);或外感風寒而誘發。

本病根據年齡分為成人濕疹與嬰兒濕疹, 根椐病程則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 一般急性者根椐濕與熱的偏盛分治, 或清熱利濕, 涼血解毒;或健脾利濕佐以清熱。

亞急性者治以清熱涼血, 健脾利濕。 慢性濕疹者治以健脾利濕, 養血潤膚。 但治療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自擬香薷天竺黃飲治療急性、亞急性、慢性濕疹偏熱型收效甚捷。

方劑組成 香茹12克, 天竺黃10克, 蟬蛻10克, 杭白菊10克, 防風8克, 黃芪15克, 銀花15克, 丹皮12克, 玄參12克, 水牛角15克, 石決明10克, 陳皮6克。

功能 宣發透鬱, 涼血解毒, 熄風止癢。

加減 發於上部者, 加桑葉、野菊花、銀花;發於中部者加龍膽草、黃芩;發于下部者加車前草、澤瀉;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澤蘭、赤芍、川牛膝;瘙癢甚者加白鮮皮、地膚子;紅熱甚者, 重用生地、赤芍、丹皮。

病案舉例

儲成宗, 男, 45歲。 2005年6月2日初診。 患濕疹4年, 逢冬季消退, 至春季輒發。 每發不能外出勞動, 痛苦非常。

內服藥物或用藥外洗患處效果均不佳。 診見面部及兩手前臂、大腿部滿布鮮紅色紅斑、丘疹, 但無水泡, 水腫明顯, 瘙癢甚劇, 灼熱感明顯, 兼有口渴, 便幹,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緩。 證屬脾失健運, 濕熱內蘊, 外感風濕熱。 治以清透濕熱, 涼血解毒, 熄風止癢, 益氣禦風。 處方:香薷12克, 天竺黃、蟬蛻、杭白菊、丹皮各10克, 防風8克, 生地20克, 黃芪、銀花、玄參各15克, 水牛角絲20克, 石決明10克, 陳皮7克。 7劑, 水煎服。 服藥3劑, 疹消癢平。 服7劑基本痊癒。 後以上方稍有出入續服5劑, 頑症治癒。

按:風寒或風熱閉郁玄府, 汗液閉蒙, 故聚鬱為毒, 發疹發癢。 香薷為透汗祛鬱之第一要藥。 張山雷雲:“香薷氣味清冽, 質又輕揚, 上之能開泄腠理, 宣肺氣, 達皮毛, 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達三焦,

疏膀胱, 利小便, 以導在裡之水。 ”(《本草正義》)天竺黃涼痰開竅, 得香薷之達, 無絡不通, 滌痰而疏絡, 蟬蛻、杭菊、熄風止癢, 兼透風熱;生地、玄參、丹皮、水牛角涼血解毒;石決明平肝潛陽熄風;防風屏風禦風;陳皮和胃制生地、玄參之膩。 值得一提的是香薷、天竺黃二味, 香薷透汗祛鬱毒, 外開汗孔而逐寇;天竺黃滌痰而疏絡, 內疏萬絡而揖盜, 為治瘡的對之劑。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