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冬病夏治敷貼方及不良反應處理

“冬養三九補品旺, 夏治三伏行針忙”, 又到冬病夏治時, 今年冬病夏治時間為:頭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6日, 末伏:8月7日~8月16日。 我們總結了古人及多位名老中醫數十年臨床經驗, 研製出伏九貼膏, 採取中藥貼敷手段, 選用特定穴位, 使其通經走絡、調和臟腑、拔病外出, 達到防治部分呼吸道疾病之功效。 對小兒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療效。

伏九貼膏基本方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基本方以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冰片等組成, 其劑量比例為5:10:5:5:1。 混合粉碎後以生薑汁調和,

可適當配以麝香。 其中生白芥子性辛溫, 善走散, 無論是胸膈或經絡、皮肉等處的伏痰, 其皆可散之。 細辛性溫入肺經, 可溫化伏肺之寒飲而止咳平喘, 與甘遂、延胡索同用加強逐痰平喘、利氣止痛作用。 加冰片、生薑汁引經, 冰片味辛氣香, 芳香走竄, 有透皮作用;生薑辛溫解表, 溫肺止咳;麝香走竄, 能通諸竅之不利, 開經絡之壅遏。 諸藥辛溫走竄, 散寒化飲, 利氣止痛, 刺激穴位, 激發經氣, 調動經脈功能, 發揮行氣血、調陰陽作用。

對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 因小兒病情變化迅速, 各種證型之間有時可以相互轉化, 治療時應根據其發病特點, 將鼻病症狀與全身情況相結合, 在基本方基礎上隨症靈活加減。 對於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

敷貼穴位主要選取大椎、定喘、肺俞, 也可選用脾俞、天突等。 我們曾對800多位參加過冬病夏治敷貼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隨訪, 有效率達到70%。

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穴位貼敷法不良反應雖然發生率較低, 但仍需臨床醫師予以足夠的重視, 運用時應由專業醫生掌握適應證和操作規範, 絕不能盲目貼敷, 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對於出現各類不良反應者, 均應及時就診處理。

常見不良反應

藥物過敏:多表現為初起局部皮膚紅腫、瘙癢, 繼之全身出現斑疹或風團, 嚴重者可伴心慌、胸悶、氣短。 常見於首次貼敷後, 也有患者在多次貼敷後出現, 多在貼敷後數分鐘至數小時發生。

膠布過敏:貼敷使用麝香膏作膠布或普通紙膠布固定後,

出現皮膚紅疹、瘙癢。

皮損感染:貼敷部位皮膚破潰, 起大水泡, 直徑可達數釐米, 嚴重者合併感染甚至化膿。

變應性接觸性皮炎:均為再次敷藥時發生, 將貼敷取掉約6~12小時後貼敷處紅斑逐漸增厚, 高出周圍皮膚, 邊界分明, 繼之起大泡糜爛滲出, 伴周圍皮膚奇癢, 2~4天后症狀漸減輕, 5~7天后結痂, 隨之癢感消失。

對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

1、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對於支氣管擴張症, 以及有咯血病史、皮膚過敏及接觸性皮炎等嚴重皮膚病, 對貼敷藥物成分及膠布過敏、高血糖、感染發熱期、妊娠期及行經期間等患者禁用。 根據氣溫情況調整藥物配比, 尤其是薑汁濃度。

2、使用無紡布膠帶。

3、治療中應嚴密觀察, 一旦患兒貼敷局部出現刺癢感立即撤除膏藥。

4、凡貼敷後出現過敏等全身反應或變應性接觸性皮炎者, 勿再次貼敷, 並可予以抗過敏藥物。

5、對於出現破潰感染等局部不良反應者, 需保護創面, 預防感染, 應避免抓撓, 不可洗浴, 可塗搽抗感染膏藥等。 如水泡體積過大, 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內液體。 下次貼敷時注意減少貼敷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