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個月來, 天氣潮濕, 少見陽光, 時有患者染上疫氣而致痙攣性咳嗽, 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咽癢咳嗽, 咳吐泡沫痰, 成人常在睡前咳嗽加重, 兒童常在夜間咳嗽加重, 嚴重者咳吐血絲, 顏面浮腫, 大多數無發熱, 不咳嗽時如常人。 《內經》載:“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無問大小, 病狀相似。 ”痙攣性咳嗽類似于西醫的“百日咳”, 但傳染性不及於百日咳, 大多數病例因“天之疫氣”而發病。 據筆者觀察, 本病在春夏之交、夏秋之際易感發, 大多數對西醫止咳藥、抗菌素無效, 遂自擬痙攣性咳嗽方用以下方法治療, 取得良好療效。
基本方
桑白皮20克, 瓜蔞皮15克, 地龍10克, 防風15克, 僵蠶10克, 百部20克, 絲瓜絡10克, 白前10克, 桔梗10克, 甘草5克。 水煎溫服, 每日1劑, 連服1~4周。 鮮竹瀝口服液30毫升, 口服, 每日3次, 與上述湯劑相隔半小時服用。
加減
寒重者加麻黃、荊芥;熱重者加黃芩、連翹;痰重者加法半夏、膽南星;發熱者加淡竹葉、蘆根;伴顏面浮腫者加黃芪、丹參。 小兒根據年齡酌減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