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唐略:
學中醫有兩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一知半解就自以為是;第二重境界是, 無論誰說的, 都去思考, 去包容, 去汲取其中對我有用的東西。 要達到第二重境界, 需要博大的胸懷和從容的氣度。 所以, 學中醫既要學知識, 又要修人品。 修養上不去, 學問就提不高。
@可哥inBJ :
參加韓醫研究院大廈剪綵後, 順道參觀了一下人家的小博物館, 做得很精緻。 真不明白, 一邊是連美加澳德等國都為爭取主導中醫藥國際標準制訂爭得不可開交, 以利於本國中藥材、藥品、設備的國際貿易, 日韓就更不用說, 一邊是國內不停有人叫囂著廢除中醫。
@奶茶辣姣Joanna :
如果每個大夫都能像老專家“費德”一樣, 醫患關係怎能不好!3年前我皮膚過敏起痘, 看了無數地方, 每次花費500多元, 都沒治好。 經人介紹找到費老師, 他說:“兩種藥吃半個月90元, 咱們就不用再見了。 ”果真皮膚好了!3年後因自己不小心照料, 皮膚又開始鬧病, 再次見到74歲的費老師依然和藹可親。
@奇e國 :
中醫從古代一直衍生至今, 中醫有“望、聞、問、切”四診法, 還有《本草綱目》的歷史故事, 通過“職業體驗中藥師”活動, 小朋友們可以瞭解中醫藥知識及四診法, 還可以動手包藥來鍛煉動手能力, 感受醫學文化的燦爛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