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病因 瞭解B鏈球菌症狀

新生兒身上常見的疾病類型中, 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的發病率是很高的, 對於家長來說, 其在得知寶寶患有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的時候, 是應該對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出現的原因進行瞭解的, 那麼, 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的原因:

一、發病原因

鏈球菌根據溶血與否分為α(不完全溶血)、β(完全溶血)、γ(不溶血)三種。 Lance-field根據抗原結構不同將B溶血性鏈球菌分為 18個族, 其中A族(GAS)引起咽炎、猩紅熱、皮膚感染, 並與風濕熱和腎炎等有關;GBS則與孕、產婦和新生兒感染有關。 GBS根據型特異的莢膜多糖抗 原(S物質)不同,

分為至少6個血清型:Ⅰa、Ⅰb、Ⅰc、Ⅱ、Ⅲ、Ⅳ型, 不能定型者與新生兒疾病無關。 新生兒早發感染可由任何血清型所致, 晚發感染中 90%為Ⅲ型所致。

二、發病機制

1、早髮型感染由於低出生體重兒防禦機制不成熟, 母親帶菌多, GBS引起局部羊膜炎, 羊膜自該處破裂而誘發早產, 羊膜早破2g/ml時, 可加強 白細胞調理吞噬作用, 並能殺死GBS。 未成熟兒缺乏來自母體的型特異抗體, 易發生GBS感染, 一旦發生, 可使未成熟兒本來已有的調理吞噬作用的缺陷進一步 受累。

2、早髮型GBS感染是以菌血症、肺炎及肺動脈高壓為其特徵, 敗血症後期可發生周圍血中性粒細胞減少、肺部粒細胞浸潤、血管通透性增加、心肌功能障礙、血壓下降、中心靜脈壓升高和DIC。

3、晚髮型GBS感染的發病與患兒早期帶菌有關,

當發生呼吸道感染時, 破壞了黏膜屏障, GBS便乘虛繁殖, 產生大量GBSⅢ型莢膜多糖抗原, 或 母親自身抗體減少等原因。 GBS骨髓炎的發病是由於早髮型GBS菌血症, 雖無症狀, 但可將細菌接種入受傷的骨骼(肱骨)中, 而後引起局限性的骨髓炎, 患兒 可無全身症狀。 由於患兒已產生少量抗體, 血中Ⅲ型特異IgG抗體升高, 可使感染局限於幹骺端。

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知道了病因, 下面看看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的症狀:

1、早髮型:早髮型可在出生時發病, 尤其是早產兒, 在生後6~12h發病, 足月兒則晚至24h以後, 感染輕者為無症狀的菌血症, 肺炎則與肺透明膜病不易鑒別, 重症的特徵是嚴重的圍生期窒息(合併肺炎, 昏迷, 休克), 敗血症休克或持續胎兒迴圈,

呼吸道症狀明顯包括青 紫, 呼吸暫停, 呼吸急促, 鼻扇, 三凹征等, 胸片有網狀顆粒影(50%), 肺斑點浸潤(30%), 少見胸膜滲出, 肺水腫, 心大和肺血增多。

2、敗血症:無局限病灶者占30%~40%, 腦膜炎占30%(多為Ⅲ型), 肺炎占30%~40%, 菌血症在3種表現中均有, 有腦膜受累者可有驚厥, 嗜睡, 昏迷, 拒奶, 前囟凸等, 但不能依據臨床來診斷, 凡疑有早發或晚發新生兒敗血症者均應做腰穿。

3、晚髮型感染:表現為腦膜炎者占60%, 主要為Ⅲ型, 與其他病原的腦膜炎無法鑒別, 其他可有骨髓炎, 泌尿系感染等局限性病灶。

治療新生兒B鏈球菌感染的方法:

GBS對青黴素敏感, 可作為首選藥, 實驗室中青黴素和慶大對GBS有協同作用, 有的作者認為臨床上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和慶大黴素連續使用可見好轉,

甚至腦脊液變為無菌。

罕見耐藥(4%~6%), 其最小抑菌濃度較敏感菌(0.01~0.4?g/ml)大16~32倍, 耐藥者可能與治療過晚和反復感染有關。 GBS對萬古黴素、半合成青黴素、頭孢三代和β內醯胺類抗生素等均有效, 但不能證明比青黴素和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更好。

GBS腦膜炎的治療是青黴 素每天30萬U/kg, 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每天300mg/kg, 治療48h後再查腦脊液是否仍有細菌(90%在36h內無菌), 若仍有細菌生長, 有的作者建議繼續青黴素(或氨苄西林)加慶大黴素持續治療2~3周, 或提示有硬膜下積膿、腦膿腫、腦室炎、硬腦膜竇化膿性栓塞。 復發罕見, 可在治療後 2~43天(平均16天)發生, 由於療程過短(菌血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