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交匯, 極易引發孩子的一系列疾病的發生, 如何有效的預防和護理孩子的常見疾病, 是每個家長朋友應該掌握的常識, 百日咳就是在孩子身上經常出現的一種疾病, 那麼, 小兒百日咳有哪些表現特徵呢?
小兒百日咳的症狀:
潛伏期2~20天, 一般為7~10天。 典型經過分為三期:
1、卡他期(前驅期):自起病至痙咳出現, 約7~10天。 初起類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包括低熱、咳嗽、流涕, 噴嚏等。 3~4日後其他症狀好轉而咳嗽加重。 此期傳染性最強, 治療效果也最好。
2、痙咳期:咳嗽由單聲咳變為陣咳, 連續十餘聲至數十聲短促的咳嗽,
3、恢復期:陣發性痙咳逐漸減少至停止, 雞鳴樣吼聲消失。 此期一般為2~3周。 若有併發症可長達數月。
在發現百日咳的症狀出現後,
(1)初咳期(風邪鬱肺):初起咳嗽, 噴嚏, 流涕, 或伴發熱。 2-3日咳嗽漸增, 痰稀白量不多, 或痰稠不易咯出;咳聲不暢, 夜間為重, 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
治法:疏風宜肺。
主藥;桑葉10克、桑白皮10克、菊花10克、防風6克、牛蒡於10克、杏仁Io克、桔梗6克、貝母10克、前胡10克、蟬衣6克。
(2)痙咳期(痰熱閉肺):咳時連咳持續, 咳畢有雞啼樣吸氣性回聲, 必待吐出痰涎及食物後痙咳才得暫時緩解。 咳時彎腰曲背, 引頸伸舌, 面赤眼瞼浮腫, 甚或目睛出血, 舌下系帶潰瘍, 舌紅苔黃, 脈滑數。
治法:瀉肺鎮咳。
方藥:桑白皮10克、黃芩10克、川貝母6克、半夏6克、蘇子6克、山梔6克、鉤藤10克、白僵蠶10克、炙杷葉10克、白茅根15克。
中成藥:鷺鴛咯丸, 每次1丸, 每日2-3次。
(3)恢復期(氣陰兩虛):咳嗽逐漸減輕或見乾咳少痰, 多汗, 舌質紅、舌苔光剝或少苔, 脈細數。 或見咳聲無力, 精神萎頓, 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 脈虛弱無力。
治法:潤肺健脾。
方藥:抄參10克、太於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於10克、生黃芪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6克、杏仁10克、全瓜萎15克。
中成藥:玉屏風散, 每次1/2-1袋, 每日2次。
如何護理百日咳患兒, 百日咳是一種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百日咳的特徵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 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氣吼聲, 病程較長, 可達數周甚至3個月左右, 因此具有百日咳之稱, 寶寶患了百日咳後, 家長應該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護理:
(1)發現百日咳病兒, 要及時隔離4~6周。 在集體兒童單位發現病兒,
(2)病兒居室要保持空氣新鮮, 但又要防止感受風寒, 衣被勤洗曬, 保持清潔。 發病後, 病兒要注意休息, 保證睡眠, 對夜間咳頻影響睡眠的孩子, 可酌情給予鎮靜藥。
(3)注意飲食調節, 要保證每天熱量、液體量、維生素等營養素的供給。 特別是咳嗽嘔吐影響進食的病兒, 食物要求幹、軟易消化。 做到少量多餐, 隨時補充。 忌食生冷、辛辣、肥甘等食品。
(4)及時排痰, 防止呼吸暫停。 可以給予一些能稀釋痰液的藥物, 以便痰液咳出, 但咳嗽反應重及小嬰兒不宜應用, 嚴重的痰涎阻塞, 要用吸痰器將分泌物吸出。
(5)發生呼吸暫停、青紫缺氧、驚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