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如何及時發現小兒腦癱前兆 做好診斷檢查工作

小兒腦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它是一種腦損傷所致的疾病。 這種疾病一旦出現, 會給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 其實有很多孩子出生後, 就已經出現小兒腦癱的一些前兆, 今天我們就針對小兒腦癱的前兆知識給大家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小兒腦癱的前兆:

1、早期症狀

(1)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

(2)早期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 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

(3)感覺閾值低, 表現為對雜訊或體位改變易驚, 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4)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 因踏步反射影響, 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交互邁步動作。

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 但到了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 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5)過“百天”的嬰兒尚不能抬頭, 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

(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 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 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7)正常嬰兒應在3~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 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

(8)一般生後4~6周會笑, 以後認人。 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表情淡漠, 手足徐動型常呈愁眉苦臉的樣子。

(9)肌肉鬆軟不能翻身, 動作徐緩。 觸摸小兒大腿內側, 或讓小兒腳著床或上下跳動時, 出現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 尤其在穿衣時, 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清洗時, 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時, 以及洗澡時出現四肢僵硬。 嬰兒不喜歡洗澡。

(11)過早發育:小兒腦癱患兒可出現過早翻身, 但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 全身翻身如滾木樣, 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 痙攣性雙癱的嬰兒, 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 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站立。

2、主要症狀

(1)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 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 雙腳不會行走, 有的甚至不會翻身, 不會坐起, 不會站立, 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 姿勢的穩定性差, 3個月仍不能頭部堅直, 習慣於偏向一側, 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孩子不喜歡洗澡, 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1/4, 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1/2, 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 發音不清或口吃。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生長發育障礙矮小。

(7)牙齒發育障礙:質地疏鬆、易折。 口面功能障礙, 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 咀嚼和吞咽困難, 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8)情緒和行為障礙:固執、任性、易怒、孤僻, 情緒波動大, 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9)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 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小兒腦癱在臨床上進行確診時, 需做的檢查:

1、電生理檢測:

①腦電圖(EEG) :約有 80%的腦癱患兒有腦電波異常, 其中偏癱的腦電圖異常率高。 也有可能正常, 也可表現異常背景活動, 伴有癇性放電波者應注意合併癲癇的可能性。

②腦電地形圖(BEAM):檢測小兒腦發育與腦波變化。

③腦磁圖;

④誘發電位; 視力減退或聽力障礙者可分別給予視誘發電位和聽誘發電位檢查。

⑤肌電圖; 瞭解肌肉和神經的功能狀態。 小兒腦癱合併肌萎縮者盡可能作此檢查。

⑥腦阻抗血流圖(REG):檢查頭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況。

2、 頭顱CT、MRI, 1/2-2/3的患兒可有異常, 但正常者不能否定本病的診斷。 大多數腦癱患者可發現腦萎縮、外部性腦積水、腦軟化或腦穿通畸形。

治療小兒腦癱的時候, 可用最新的醫治方法進行:

3S神經阻滯術是目前治療腦癱的最新療效最理想的治療方法, 3S神經阻滯術是一種先進的緩解腦癱肌肉痙攣的方法, 它引進自美國, 採用美國最先進的儀器和設備, 能夠在幾天之內緩解腦癱兒童的痙攣, 達到被動康復訓練和按摩幾個月的都無法達到的效果,

從而促進兒童運動發育。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是國際上臨床效果最好的治療方法, 其核心是提取人體內特定的“多能細胞”, 利用其生物活性, 經必要的提取、純化及培養流程後, 將其輸入到病灶部位, 使病灶局部微環境產生改變, 通過細胞因數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等途徑, 最大限度激發人體自我修復能力, 完成對受損細胞的原位修復, 恢復受損的組織、器官功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