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齲齒牙痛 4個方法幫你止牙痛

齲齒又稱作蛀牙、爛牙, 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 這種疾病會引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如果不及時的治療。 就會使牙齒完全齲齒。 這種病發生在成年人的身上。 對於齲齒牙痛,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齲齒疼起來是非常的痛苦的, 特別是在晚上, 整宿都睡不著覺, 而且這時候看醫生也是不方便的。 所以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治牙痛的一些急救措施。

4個方法幫你止牙疼

1、嘴咬筷子

用嘴咬住筷子, 使痛的牙處於懸空狀態, 堅持五分鐘。 這樣可以使牙齒受的壓力減小, 緩解疼痛。

2、鹽水漱口

一勺鹽兌半瓶水,

用鹽水漱口。 鹽水可以消毒殺菌, 使牙齒上的細菌減少, 緩解牙痛。

3、含花椒

花椒含在嘴裡會發麻, 可以用來緩解牙痛。 具體做法是取一粒花椒, 把花椒放在痛牙下。

4、刷牙後喝熱水

刷牙漱口後喝些熱水, 促進牙齦血液流通。 俗話說通者不痛, 痛者不通。

病因

目前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 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蟲、病毒等寄生於其上的生物體)和時間。 其基本點為致齲性食物糖(特別是蔗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緊緊貼附於牙面, 由唾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 這種獲得性膜不僅得以牢固的附著於牙面, 而且可以在適宜溫度下, 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 侵襲牙齒, 使之脫礦,

並進而破壞有機質, 產生齲洞。

1.細菌

是齲病發生的必要條件, 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產酸菌屬, 其中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 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 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陽性球菌, 可破壞有機質, 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 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既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 也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源, 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謝產生酸, 並合成細胞外多糖和細胞內多糖, 所產的有機酸有利於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 也有利於牙體硬組織的脫礦,

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積聚, 並在外源性糖缺乏時, 提供能量來源。

(2)唾液

在正常情況下, 唾液有以下幾種作用。

①機械清洗作用。

②抑菌作用。

③抗酸作用。

④抗溶作用。

唾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 均可影響齲患率, 臨床可見口幹症或有唾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 頜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齲牙;另一方面, 當唾液中乳酸量增加, 也有利於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 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係。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 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 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 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

才可能產生齲壞。

臨床表現

1.齲病好發部位

齲病的好發部位與食物是否容易滯留有密切關係。 齲病好發部位, 包括:窩溝、鄰接面和牙頸部。

2.齲病的好發牙齒

齲病的牙位分佈是左右側基本對稱, 下頜多於上頜, 後牙多於前牙, 下頜前牙患齲率最低。

3.齲壞程度

臨床上可見齲齒有色、形、質的變化, 而以質變為主, 色、形變化是質變的結果。 臨床上常根據齲壞程度分為淺、中、深齲三個階段, 各自表現如下。

(1)淺齲

亦稱釉質齲, 齲壞局限於釉質。 初期於平滑面表現為脫礦所致的白堊色斑塊, 以後因著色而呈黃褐色, 窩溝處則呈浸墨狀彌散, 一般無明顯齲洞, 僅探診時有粗糙感, 後期可出現局限於釉質的淺洞,

無自覺症狀, 探診也無反應。

(2)中齲

齲壞已達牙本質淺層, 臨床檢查有明顯齲洞, 可有探痛, 對外界刺激(如冷、熱、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現疼痛反應, 當刺激源去除後疼痛立即消失, 無自發性痛。

(3)深齲

齲壞已達牙本質深層, 一般表現為大而深的齲洞, 或入口小而深層有較為廣泛的破壞, 對外界刺激反應較中齲為重, 但刺激源去除後, 仍可立即止痛, 無自發性痛。

結語:上述就是關於齲齒的相關內容了, 牙疼不是病, 但是疼起來要人命。 齲齒引起的疼痛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因此瞭解這些止痛方法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僅如此, 我還要注意口腔的衛生問題, 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齲齒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