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水症的症狀
1. 恐水症的症狀是什麼2. 什麼是恐水症3. 恐水症的發病原因是什麼二、恐水症怎麼治療
三、怎樣預防恐水症
恐水症的症狀
1、恐水症的症狀是什麼1.1、潛伏期
長短不一,多數在3個月以內,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等因素有關,如清創不徹底、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發生。
1.2、前驅期
常有發熱、頭痛、乏力、食欲不振、周身不適等非特異性症狀。 傷口及附近出現痛、癢、麻木或蟻走感,為病毒刺激周圍神經元所致,有早期診斷意義。 繼之出現恐懼不安,對痛、聲、光、風等刺激敏感。
1.3、興奮期
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其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用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狀,是由於咽肌痙攣所致,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也不一定在早期出現。 典型患者見水、聞流水聲、飲水或儀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 患者雖渴極而不敢飲,即使飲後也無法下嚥。 常伴聲嘶及脫水。 怕風也是常見症狀之一,雖微風也能引起咽肌痙攣。 其他刺激如光、聲、觸動等,均可導致同樣發作,嚴重發作時,尚可出現全身疼痛性抽搐。
1.4、麻痹期
痙攣停止,患者漸趨安靜,但出現弛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最為多見。 眼肌、顏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等。
狂犬病又稱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 狂犬病病毒屬核糖核酸型彈狀病毒,通過唾液傳播,多見於狗,狼,貓等食肉動物。 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為100%。
3、恐水症的發病原因是什麼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系統有強大的親和力,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沿神經系統傳播和擴散,病毒侵入人體後先在傷口的骨骼肌和神經中繁殖,這稱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長可短,最短為72小時,最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
以後病毒又沿周圍神經向末梢傳播,最後到達許多組織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膚等,由於頭、面、頸、手等部位神經比較豐富,病毒易於繁殖,再加上離中樞神經較近,故這些部位被咬傷後發病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傷勢越嚴重,也越容易發病。
恐水症怎麼治療
被動物咬傷後,對傷口的處理: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被咬部位傷口,然後用40-70%的酒精或氯胺苯清洗,注意不要縫合傷口。
將病人嚴格隔離于較安靜、光線較暗的單人病房,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儘快開始疫苗的全程注射:常用的狂犬病疫苗有四種:羊腦組織滅活疫苗(森普爾氏疫苗)、鴨胚疫苗、乳動物腦組織滅活疫苗及組織培養疫苗。
有恐水現象者應禁食禁飲,儘量減少各種刺激。 痙攣發作可予苯妥英、地西泮等。 腦水腫可予甘露醇及速尿等脫水劑,無效時可予側腦室引流。 抗利尿激素過多者應限制水分攝入,尿崩症者予靜脈補液,用垂體後葉升壓素。
怎樣預防恐水症
管理傳染源捕殺所有野犬,對必須飼養的獵犬,警犬及實驗用犬,應進行登記,並做好預防接種,發現病犬的病貓時立即擊斃,以免傷人,咬過人的家犬,家貓應設法捕獲,並隔離觀察10天,仍存活的動物可確定為非患狂犬病者可解除隔離,對死亡動物應取其腦組織進行檢查,並將其焚毀或深埋,切不可剝皮或進食。
傷口處理早期的傷口處理極為重要,人被咬傷後應及時以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傷口,並不斷擦拭,傷口較深者尚需用導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續灌注清洗,如有免疫血清,作皮試陰性後,可注入傷口底部和四周,傷口不宜縫合或包紮。
預防接種接種對象為:被狼,狐等野獸所咬者;被發病隨後死亡(包括觀察期內)或下落不明的犬,貓所咬者;為已被擊斃和腦組織已腐敗的動物所咬者;皮膚傷口為狂犬唾液沾汙者;傷口在頭,頸處,或傷口較大而深者,如咬人動物(指非流行區而言)5日後仍安危無恙,注射即可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