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脈管炎的症狀和診斷

對於脈管炎這種疾病, 我們可能比較陌生, 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慢性炎症疾病, 但是脈管炎對我們造成的危害卻不容我們小視, 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脈管炎的症狀和診斷, 幫助大家及時發現並及時治療。

脈管炎的症狀

1.疼痛:早期病人在一定的速度下行走一定的路程感到小腿或腳掌酸困、疼痛, 被迫休息或慢走才能緩解。 後期出現持續疼痛, 尤其以夜間為重, 形成靜息痛, 常使病人抱膝而坐。

2.發涼和感覺異常:患肢發涼、怕冷, 對寒冷十分敏感, 尤其以指趾端最為明顯。 因神經末稍受缺血的影響,

患肢可出現疼痛感、針刺感、麻木感、燒灼感等異常感覺。

3.皮膚色澤改變:因動脈缺血使皮色異常蒼白, 由於淺靜脈張力減低, 皮膚在蒼白的基礎上也會出現潮紅或青紫, 肢體下垂時更為明顯。

4.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足背及脛後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 同時皮膚乾燥、破裂, 汗液停止, 無汗毛, 指趾甲增厚、變形, 形成甲溝炎等營養障礙。

5.壞疽和潰瘍:脈管炎的後期如果治療不及時, 加之誤治、外傷、熱敷等, 很容易形成潰瘍和幹性壞死。

6.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紅結節:約50%的病人在發病前和發病的過程中, 小腿或足部淺靜脈反復出現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表現為紅索條結節狀, 伴有輕度疼痛, 急性發作2-3周後,

症狀消退, 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 一處自愈, 另處又起。

脈管炎的診斷

1.肢體血流圖檢查:利用容積描記測定並記錄搏動血流量, 若峰值降低, 提示血流量減少;降支下降速度減慢, 說明流出道阻力增加, 其改變與病變嚴重程度成正比。

2.超聲多普勒檢查:根據多普勒聽診器所得到動脈音的強弱, 判斷動脈血流的強弱。 應用超聲多普勒血流儀可以記錄動脈血流波形, 若波形幅度降低或呈直線狀, 表示動脈血流減少或動脈閉塞。 同時還能作踝肱指數和節段動脈壓測定:踝肱指數為踝壓(踝部脛前或脛後動脈收縮壓)與同側肱動脈收縮壓之比, 正常值≥1.0。 如果大於0.5、小於1, 應視為缺血性疾病;如果小於0.5, 則表示嚴重缺血。 節段動脈壓測定主要是定位檢查,

瞭解血管閉塞的平面, 常用的方法是測定大腿近端、膝上、膝下及踝部各段血壓, 如果上、下節段壓力差大於30.0mmHg, 說明兩個節段間有血管閉塞性病變。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常表現為膝上血壓正常, 膝下明顯降低, 說明膝下動脈已受累。

3.紅外線熱像儀:應用熱像儀可以正確地比較兩個相應部位的溫度差。 肢體熱圖像顯示缺血部位輝度較暗, 出現異常的冷區。 熱像儀不僅比皮膚測溫計所測定的範圍廣, 而且顯示的圖像有利於觀察和對比。

4.動脈造影:患肢中小動脈多節段狹窄或閉塞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典型X線徵象。 最常累及脛前、脛後及腓動脈, 它們同時或個別狹窄、閉塞, 後期可以波及膕動脈和股動脈。

動脈滋養血管顯影, 形如細彈簧狀, 沿閉塞動脈延伸, 是重要的側支動脈, 也是本病的特殊徵象。 動脈造影可確定動脈阻塞的原因、部位、範圍、側支迴圈以及流出道情況。

5.血液化驗檢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在病變活動期血液流變學檢查常有血液粘度、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性、纖維蛋白原值等異常;血液凝固學檢查可有纖溶酶原活性、AT-Ⅲ、6-酮-PGF1α/TXB2比值異常;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抗動脈抗體和免疫複合物等檢測有陽性發現, 對診斷和病情分析有重要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