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婆媳之間誰的教養天賦更高

婆婆:湯美仙, 58歲, 中學教師
兒媳:鐘慧, 33歲, 品牌公關
關於鐘慧的婚事, 鐘慧父母曾經有過疑慮—因為他們聽說鐘慧的未來婆婆湯美仙, 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女人, 自42歲寡居起, 就沒有再結過婚, 完全是憑一己之力, 將一兒一女都培養到博士畢業。 鐘慧的父母聽說女兒嫁過去將與婆婆一起住, 非常擔心同樣有主見、喜歡說一不二的女兒會在原則問題上跟婆婆起衝突。
鐘慧父母的擔憂很快變成了現實:鐘慧的兒子滿了兩歲, 婆媳之間的教子衝突就顯山露水了。 對於寶貝孫子, 婆婆沿襲了從兒女一貫而下的嚴厲的管教方式,
小小孩兒, 學習速算要得第一名;彈鋼琴要成為典範;講英文絕不可以帶有誇張、鄙俗的發音, 要字斟句酌, 用詞典雅及清晰;還有一套一套的禮儀規範, 對長輩要怎麼做, 對同齡小夥伴要怎麼做。 婆婆甚至帶孫子去正宗法式餐廳, 一招一式教孩子西餐禮儀, 還對他說:一個將來要留洋的博士, 一個未來的總經理, 怎麼可以翹著二郎腿大嚼漢堡包?
對於婆婆的“精英教育”, 鐘慧越來越不以為然, 她覺得孩子慢慢被婆婆帶成了一介完美主義者, 一個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保守派”。 極端的細節, 是兒子不能容忍衣服上有卡通圖案, 也不穿帽兜衫、多袋褲, “奶奶說, 這些衣服都很鬧、很俗氣。 ”鐘慧簡直哭笑不得:當年,
貴為王妃的戴安娜, 還穿著帽兜衫和牛仔褲, 與兩位小王子大嚼麥當勞漢堡, 咱這孩子, 又不是世襲貴族, 幹嘛搞得他那麼拘謹老成, 動不動怕自己“不夠典雅”?
鐘慧的倔脾氣一犯, 一度就跟婆婆“對著幹”。 於是家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局面:奶奶要孩子處處向“精英”看齊, 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媽媽卻說一個人光成功不快樂有什麼用?寧可做一快樂自在的“小市民”, 也不要做一個整天愁眉不展的“精英”;不僅應該“寬以待人”, 更應該“寬以待己”。 婆婆對鐘慧的說法很惱火, 她的殺手鐧一貫是:“你那一套教子策略, 有成功的範例麼?”鐘慧知道她是得意于一兒一女的成功, 偏不想認這個賬:“本來未來20年的教育狀態, 就和20年前不一樣。 未來是比拼哪個孩子的心理狀態更健康、更通達的年代,
獲得平衡和快樂的能力, 比儲備知識技能的能力重要多了。 ”
最後, 還是孩子的變化教育了這對“各唱各調”的婆媳:孩子夾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中, 開始變得具有“兩面性”——要是在奶奶面前呢, 他就變成規矩禮讓、乖順聽話;要是在媽媽面前呢, 他就變成極其頑劣的“小孫悟空”。 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 老師找鐘慧反映:“孩子的個性太具兩面性, 這樣發展下去有一定危險性……”讓鐘慧考慮一下應否將家庭成員的教育分歧披露于孩子面前, 令其無所適從。
自此, 鐘慧才開始檢討自己是否存在與婆婆比拼“教子天賦”的好勝心, 一有比拼之念, 兩股力量就開始從兩個方向拉扯孩子,
而比拼雙方的權威, 也互相受到削弱, 這一局面, 無論對婆媳的和睦, 還是對小孩的和諧發展, 都無好處。
鐘慧開始尋找一種“講和”之道, 包括婆婆批評孩子禮數不周時, 鐘慧開始說:“聽聽奶奶的意見會有好處, 兒子, 你不是特崇拜爸爸和大姑媽?他們都是奶奶教大的呀……”
這一下, 不僅孩子面露驚訝之色, 連婆婆本人, 管教起孫兒來也不那麼“理直氣壯”了, 她也開始領悟到:孫兒畢竟是媳婦的兒子, 教育起他來, 媳婦不該比我更有發言權麼?她甚至體會到鐘慧的容忍度:“如果有人認為比我自己還對我兒子有教育上的發言權, 我會開心麼?”
將心比心, 婆媳間的心結一下子就解了。 ${FDPageBreak}
婆媳關係羅生門
兒子張榮:我一直覺得媽媽的教育手段收得太緊,
我太太又放得太過, 但事實上我附和她們的任意一方, 都會在另一方那裡落下埋怨。 尤其是我媽媽, 個性那麼激烈要強的一個人, 要是她發現兒子媳婦都在教育下一代的問題上與她唱反調, 不曉得會多傷心。 我能做的事, 就是以兒子的變化來說事—至今她們倆都不知道的秘密是—兒子個性上的“兩面性”, 是我告訴班主任的, 讓老師找鐘慧詳談, 也是我出的主意。
兒媳鐘慧:婆婆對我兒子的教育付出這麼多, 我是否心存感恩之念呢?有這個意識, 其他都好溝通;沒這個意識, 兩個人就只有針尖對麥芒一條道可走了。
婆婆湯美仙: 在第三代的教育問題, 該放手時要放手哦。 還有, 不管你多麼不認同媳婦的做法, 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她,也許是最不理智的行為了。
專家解讀:我很喜歡鐘慧這個兒媳,為什麼呢?家庭教育一定不能過於單一極端,孩子需要各式各樣的生活體驗,有各式各樣成長的任務要去完成。未來的社會一定是鼓勵多樣化的,贊許多元文化色彩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給予孩子一些選擇的空間或者決定他的行為的機會,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通過自我決策來學習承擔決定的責任。從心理學的視覺看,鐘慧與婆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背道而馳是有意義的。這樣的做法可以維持一種資訊對稱,説明孩子形成選擇的能力。很多教育的出錯就是資訊的不均勻,不對稱,使孩子無法應對複雜的環境。我們的文化習慣是一種直線思維,認為什麼好,別的就不那麼好。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沒得選擇,哪怕這種教育是非常正確的,讓孩子深陷一種思維模式對孩子的思考能力與社會適應力是非常有害的。婆媳間兩種教育是可以並存的,它們不是相互對抗抵消的,而是一種重要的互補。比如古語說:“能者發揚光大,不能者獨善其身”兩種生存態度對社會同等重要。有時候,婆媳間存在矛盾的時候,教育孩子的差異就成為衝突的一種理由。其實教育的差異比教育的一致性更有價值。當然,心理學不主張隔代教育,教育孩子的主導權應該是父母。因為孩子與誰形成親密依戀,誰的教育會更有效。對孩子來說,“喜歡我,我才聽你的!”
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她,也許是最不理智的行為了。
專家解讀:我很喜歡鐘慧這個兒媳,為什麼呢?家庭教育一定不能過於單一極端,孩子需要各式各樣的生活體驗,有各式各樣成長的任務要去完成。未來的社會一定是鼓勵多樣化的,贊許多元文化色彩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給予孩子一些選擇的空間或者決定他的行為的機會,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通過自我決策來學習承擔決定的責任。從心理學的視覺看,鐘慧與婆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背道而馳是有意義的。這樣的做法可以維持一種資訊對稱,説明孩子形成選擇的能力。很多教育的出錯就是資訊的不均勻,不對稱,使孩子無法應對複雜的環境。我們的文化習慣是一種直線思維,認為什麼好,別的就不那麼好。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沒得選擇,哪怕這種教育是非常正確的,讓孩子深陷一種思維模式對孩子的思考能力與社會適應力是非常有害的。婆媳間兩種教育是可以並存的,它們不是相互對抗抵消的,而是一種重要的互補。比如古語說:“能者發揚光大,不能者獨善其身”兩種生存態度對社會同等重要。有時候,婆媳間存在矛盾的時候,教育孩子的差異就成為衝突的一種理由。其實教育的差異比教育的一致性更有價值。當然,心理學不主張隔代教育,教育孩子的主導權應該是父母。因為孩子與誰形成親密依戀,誰的教育會更有效。對孩子來說,“喜歡我,我才聽你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