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急性胃炎的因素很多, 有化學或物理的刺激, 也有細菌或其毒素引起。 化學刺激主要來自烈酒、濃茶、咖啡、香料及藥物(如水楊酸鹽製劑、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激素等), 其中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強酸、強鹼及其他腐蝕劑所致。 物理刺激如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及X線照射, 均會損傷胃粘膜, 引起炎症性改變。 而進食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 是導致急性胃炎最常見的一個病因。
急性胃炎的臨床表現常輕重不等, 但發病均急驟。 輕者僅有腹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一旦得了急性腸胃炎, 應該儘量臥床休息, 並且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 專家指出, 脫水是諾如病毒胃腸炎的主要死因, 因此, 防止脫水是最重要的環節。 對嚴重病例, 尤其是幼兒及體弱者應及時輸液或口服補液, 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
補水也要注意, 不要一味的喝白開水。 最好飲用含適當鹽分、水分的電解質水溶液, 如果拼命喝白開水恐怕會導致體內電解質不足, 引發抽筋現象。 藥店裡能買到的補液鹽也可買回自己沖服。
需要提醒的是, 經過初步的治療, 急性腸胃炎的急性症狀消失, 但不意味著消化道功能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這時的飲食治療是相當重要。
一般在急性腸胃炎後5~7天內, 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 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襲:即戒煙、酒、濃茶、咖啡等。 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 不暴飲暴食, 少服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等。 其次, 飲食提倡一日三餐, 每頓不可過飽, 不主張多餐, 以免增加胃的負擔。 一般先進食比較清淡的流質、半流質, 如米湯、粥、新鮮果汁, 逐漸增加一些蛋白質食物, 但忌油膩、油炸食品, 並且在開始進食宜少量, 等胃腸道功能恢復後, 才開始正常飲食, 並注意休息。
急性胃炎的用藥很講究, 很多患者急於大量使用抗生素, 結果導致胃炎更加嚴重。 下面小編將重點介紹急性胃炎的用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