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夏季就常常感到頭暈, 尤其是下蹲後再站起來, 總是有要暈倒的感覺。 開始以為是營養不良引起的貧血, 便買來豬血進行各種滋補, 症狀卻沒什麼轉機, 後來才知我們補錯了方向, 這種症狀根本就不是貧血的症狀, 而是低血壓導致的, 那麼低血壓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有哪些呢?
1.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準突然而明顯下降, 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 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範圍的狀態。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 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 輕者可無任何症狀, 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 甚至昏厥。 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元性低血壓 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 稱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鐘內, 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症狀, 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噁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 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藥或精神類藥物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3)繼發性低血壓 某些疾病或藥物可以引起低血壓,
以上便是幾種不同的低血壓在臨床上的不同症狀, 在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的今天, 高血壓患者夢想著血壓能夠再降低一點, 平穩一點。 其實血壓並不是越低越好, 低血壓也是一種疾病。 低血壓的主要患者是女性, 多發於營養不良的女性, 尤其是節食減肥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