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太小氣怎麼辦?兒童小氣的原因

寶寶小氣怎麼辦?小氣是交際的阻礙, 如果寶寶出現小氣的現象, 家長要及時幫孩子改正, 否則, 等到將來會造成孩子事業生活等的絆腳石。

寶寶小氣的原因

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徵

小氣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 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為是“我”的, 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需要。 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父母行為的影響

如:鄰居來借物品, 父母怕東西被弄壞而表現出的故意搪塞, 無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教育上的問題

同伴交往時, 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對方拒絕,

因此, 當別的小夥伴向自己借玩具時也表現出小氣行為, 父母見後, 卻給予一些讚賞, 這樣, 孩子的小氣行為便愈發嚴重。 還有家長的無謂的“犧牲”, 如:好吃的菜讓孩子先吃, 好的水果讓孩子先挑……這在很大程度上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 而一旦孩子出現小氣行為後, 家長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個相當流行的說法:“家裡只有一個孩子, 要是有兩三個孩子便知道分享了, 長大就好了。 ”以此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誤。

寶寶小氣怎麼辦?找到了寶寶小氣的原因, 下面就來看看要如何改正吧。

寶寶小氣怎麼辦

尊重寶寶的所有權

尊重寶寶的“物權”, 無論是玩具、食物還是書籍, 只要是許諾給寶寶的, 就由寶寶來支配, 讓他相信自己真正擁有自己的東西,

而擁有的表現是“自由支配”, 可以決定是否分享。 分享是以“擁有”為前提的, 沒有人可以分享自己還沒有擁有的東西, 沒有“擁有感”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 而是父母的支配。 強制的“大方”會使寶寶難過、生氣、產生危機感。 這種方式會剝奪孩子的需求, 讓他感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 間接影響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建立。 媽媽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在寶寶不肯分享玩具給小朋友的時候斥責他, “自私”、“小氣”這些字眼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同時也反向強化了這種行為模式, 使他的行為變得更加小氣。

為寶寶做出示範

身教重于言傳。 引導寶寶學會分享, 家長首先要是真心樂於分享的人, 在日常的小事中,

潛移默化地將分享的概念傳達給孩子, 比如當寶寶玩弄大人的筆記本的時候, 可以對他說“這些都是媽媽的東西, 媽媽願意和你分享”;再比如當寶寶想要玩別人的玩具時, 我們可以鼓勵寶寶(或暫時代替寶寶)問那個人:“你願意和我分享嗎?”這樣的經歷多了, 寶寶就會認識到:東西固然是屬於我的, 也是可以分享的。

分階段進行分享訓練

第一階段, 通過在家中和寶寶玩遊戲, 讓寶寶相信玩具分享後能夠重新回到自己手裡。 如:向他借走一樣玩具答應他5分鐘後還給他。 慢慢寶寶就會知道東西是暫時離開自己, 過一會兒就會回來。

第二階段, 引導寶寶嘗試和小朋友們進行交換玩具的遊戲。 如大家交換玩具3分鐘後歸還,

讓寶寶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別人的玩具, 也不會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 進一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並使他體會到分享的價值和快樂。

最後, 組織寶寶們做集體活動, 遊戲最好選擇需要團體協作的專案, 如一起搭積木。 在遊戲過程中, 鼓勵並引導孩子們自行協商出分享的規則, 從中體會出合作互利分享的好處。

寶寶小氣怎麼辦?家長可以通過以上方法幫孩子改正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