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新生兒腹瀉 中醫治療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很容易患的疾病中的一種, 腹瀉會影響嬰兒正常的營養吸收, 導致嬰兒的營養不良影, 響嬰兒的正常發育, 中醫治療腹瀉療效非常好, 下面跟隨小編一起看看中醫是怎麼治療腹瀉的吧。

目錄

1、新生兒腹瀉 2、新生兒腹瀉病因

3、治療腹瀉偏方 4、治療腹瀉食療法

5、針灸治療腹瀉 6、中醫辨證治療腹瀉

7、新生兒腹瀉的預防和護理 8、新生兒腹瀉注意事項

新生兒腹瀉

症狀

非感染性腹瀉症狀

1、生理性稀便引起的拉肚子症狀

母乳餵養的嬰兒, 一般情況下排便的次數會比較多, 每天可以達到七至八次,

有的嬰兒能達到是到十二次之多, 而且便便通常比較稀。 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很好, 食欲正常的話, 體重也在不斷的增長的話, 那麼爸爸媽媽就不必擔心了。

2、餵養不當引起的拉肚子症狀

大便含泡沫, 帶有酸味或腐爛, 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 常伴有嘔吐、哭鬧。

3、對奶粉過敏引起的拉肚子症狀

給寶寶餵食牛奶或奶粉後, 寶寶有難治性、非感染性腹瀉超過2周, 便便混有黏液和血絲, 伴隨皮膚濕疹、蕁麻疹、氣喘等症狀。

腸道外感染腹瀉症狀

4、患感冒引起的拉肚子症狀

嬰兒會出現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 並經常伴有腹瀉。

腸道內感染腹瀉症狀

5、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症狀

寶寶的便便呈黃稀水樣或蛋花湯樣,

量多, 沒有膿血, 這個時候應考慮是輪狀病毒感染。 如果大便含黏液膿血, 應考慮細菌性腸炎, 常合併嘔吐、發熱。

6、最嚴重的要算新生兒流行性腹瀉了

它常常發生在醫院裡的新生兒室, 病菌經過母親產道時傳給新生兒, 然後由醫護人員的手將細菌擴散開去。 此病潛伏期短, 症狀重, 開始時厭食、吐奶、腹脹, 繼之腹瀉呈黃綠色水樣大便, 有擊拍聲, 腥氣奇臭, 一天大便次數可達10次左右, 且會伴隨脫水症狀。

臨床表現

1、輕型腹瀉

主要是大便次數增多, 每日數次至10次。

大便稀, 有時有少量水, 呈黃色或黃綠色, 混有少量粘液。

每次量不多, 常見白色或淡黃色小塊, 系鈣、鎂與脂肪酸化合的皂塊。 偶有小量嘔吐或溢乳, 食欲減退,

體溫正常或偶有低熱。 面色稍蒼白, 精神尚好, 無其他周身症狀。

體重不增或稍降, 體液丟失在50ml/kg以下, 臨床脫水症狀不明顯。

預後較好, 病程約3~7天。 在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 腹瀉雖輕, 卻常每日3~7次, 色黃, 常有粘液, 有惡臭。

大便檢可見少量白細胞。 大使性狀和次數不穩定。 遷延日久, 營養情況越惡化, 常繼發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瀉

可由輕型加重而成。 每日大便十數次至40次。

開始轉為重型時, 便中水分增多, 偶有粘液, 呈黃或黃綠色, 有腥臭味, 呈酸性反應。 換尿布不及時者, 常腐蝕臀部皮膚, 表皮剝脫而發紅。

隨病情加重和攝入食物減少, 大便臭味減輕, 糞塊消失而呈水樣或蛋花湯樣, 色變淺, 主要成分是腸液和小量粘液,

呈鹼性反應。 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 多者可達50ml。

鏡下見脂肪滴、遊動的細菌、粘液、重症偶見紅細胞, 白細胞可達每高部視野10個左右。

患兒食欲低下, 常伴嘔吐。 多有不規則低熱, 重者高熱。 體重迅速降低, 明顯消瘦。

如不及時補液, 脫水、酸中毒逐漸加重。 少數重症起急遽, 高熱達39~40℃, 頻繁地嘔吐、瀉水樣便, 迅速出現水和電解質紊亂的症狀。 近十餘年來, 由於能提早就診, 嚴重的重型腹瀉已明顯減少。

新生兒腹瀉病因

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 其內因特點:

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 酶的活性較低, 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 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 調節機能較差。

3、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

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 以後漸升高。

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 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 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 所以母乳餵養兒較少發病, 患病也較輕。

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 同一集體流行時, 小嬰兒罹病多。

4、嬰兒的體液在身體的分佈和成人是不同的, 細胞外液占了比例比較高, 而且水分的代謝比較旺盛, 但是調節功能比較差, 容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 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 腹瀉後易於遷延。

感染因素

分為消化道內與消化道外感染, 以前者為主。

1、消化道內感染

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因而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

哺喂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其次是由成人帶菌(毒)者的傳染,如病房內暴發細菌性(或病毒性)腸炎後部分醫護人員受染,成為無症狀腸道帶菌(毒)者,可導致病原傳播。

2、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

腹瀉多不嚴重,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另一部分可能是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所引起。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各種頭孢黴素。

特別是兩種或以上並用時,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此時正常的腸道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同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過敏。

4、藥物影響。

治療腹瀉偏方

方一

蒸蘋果。在拉肚子時,別急著吃藥,蒸2個蘋果吃。把蘋果連皮洗乾淨,放在碗裡,上鍋隔水蒸熟,吃果肉。

方二

幹石榴皮。15克幹石榴皮煎湯,加糖服用,每日2次,長期堅持可治慢性腹瀉。

石榴皮所含根皮堿,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還能使腸黏膜收斂,分泌物減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療腹瀉、痢疾等症。

方三

雞蛋殼。用雞蛋殼30克,陳皮、雞內金各9克,放鍋中炒黃後碾成粉末,每次取6克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連服兩天。

方四

麥麵粉。每次用麥麵粉半兩炒焦,加適量白糖用開水調勻,飯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

方五

吃雞蛋。雞蛋一個,白礬面少許。將雞蛋打破油炒後加白礬面少許,一次吃完。

方六

醋茶。茶葉3克開水沖泡,5分鐘後加陳醋2毫升飲用。每日沖飲醋茶3次,對治療腹瀉、痢疾甚佳。

方七

吃大蒜。用大蒜兩頭,連皮放火內燒焦後,再放一碗水煮7分鐘。空腹喝湯,一日兩次,連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瀉不愈。

方九

茶葉大蒜。大蒜切片,一湯匙茶葉,加水煎煮,水滾後再煮一兩分鐘,趁熱服下,兩三次即可痊癒。

方十

燒酒楊梅。這是家喻戶曉的民間良方,選飽滿楊梅十幾顆,洗淨瀝幹,泡於白酒中裝瓶,數日後即可食用。浸泡時間越久越好,服用時吃一兩顆楊梅,一勺燒酒,對腹瀉、噁心、頭痛有療效。

方十一

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研細末混勻,用藿香水調成糊狀,敷於臍上,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一次,連敷3~5天。

方十二

取吳茱萸30克,蒼術30克,丁香6克,小茴香30克。用火焙乾研粉,混合均勻。取藥粉5克,用熱米湯拌勻敷貼臍部,外用紗布固定,每日一次,連用3天。

方十三

吳茱萸6克,肉桂,廣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將上藥共研成細粉,混勻,用老陳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上,紗布敷塊,膠布固定,48小時後換藥一次。

方十四

五倍子兩份(炒黃),乾薑兩份,吳茱萸一份,丁香一份。上藥研細合勻,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調成糊狀,敷於臍部,然後覆蓋紗布塊,其周圍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方十五

山楂炭15克,青皮10克,共研極細末,混勻,加水150毫升調成漿水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次服15毫升(約1湯匙),每日3次。

方十六

麥芽10克,穀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將3味藥加水適量煎15分鐘,取汁加糖即成。每日一劑,連服3~5天。

方十七

生山楂20克,石榴30克,白糖適量。將前兩味焙焦黃,共研細末。每次3克,用白糖水沖服,每日兩次,連服數日。

方十八

取赤石脂、滑石粉各15克,炮薑10克,生甘草6克。共研細末,1~3歲每次服兩克,4~5歲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白開水送下。

方十九

小米50克,炒黃至透出香味,研細末。2--3克/次,2--3次/日。雞蛋殼10克,陳皮10克,雞內金10克(炒黃)研細末。1--2克/次,3/日。

方二十

茶葉2克,小茴香3克,水煎服2--3次/日。茄子根10克,生薑3片,水煎服1--2次/日。

方二十一

大麥牙10克,生薑2片,水煎服1--2次/日。米糠50克,柿幹50克,炒黃研末。2--3克/次,2--3次/日。

方二十二

胡蘿蔔湯:取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治療腹瀉食療法

1、芡實山藥粥

制用方法:芡實、幹山藥各30克,糯米50克,沙糖適量。將芡實、山藥、糯米洗淨後加沙糖,同煮成粥。供四季早晚餐食用,溫熱服。

功效功用:補脾胃,滋肺固腎。適用於治療脾虛腹瀉,腎虛遺精,慢性久痢,虛勞咳嗽。

2、蓮子芡實粥

制用方法:蓮子15~20克,芡實15~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用蓮子、芡實同米共煮成粥。早晚餐食用。

功效功用:健脾養心,益腎抗老。可用於治療年老體弱,慢性腹瀉,多夢失眠,夜間多尿。

3、大棗糯米粥

制用方法:山藥400克,薏苡仁500克,荸薺粉100克,大棗50克,糯米2500克,白糖250克。將薏苡仁淘洗乾淨,山藥打成粉。用薏苡仁、糯米、大棗入鍋煮粥,煮至薏苡仁開花,糯米熟爛時,將山藥粉撤入鍋內,邊攪邊撒,約隔20分鐘後,將荸薺粉撤入鍋內,攪勻,停止加熱,將粥盛入碗內,每碗加白糖25克。每次食1小碗,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功用:補益中氣,健脾除濕。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乏力等症。

4、扁豆山藥粥

制用方法:扁豆、山藥各60克,大米50克。將上3味洗淨後同入沙鍋煮粥。可經常服食,小兒量減半。

功效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瀉。適用於治療脾虛胃弱,嘔逆泄瀉,食欲不振,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消渴等。

5、 石榴蕊炒米水

用料:每次選用新鮮石榴蕊25克,大米30克,紅糖少量。

製作:先將大米用清水洗淨,然後放鍋中炒至米變黃色,備用。新鮮石榴蕊用清水洗淨,然後與炒黃的大米一起放入沙鍋中煮水,煮至150毫升,加入少量紅糖調味,分次飲用。

功效:本米水有溫中暖胃、收斂止瀉的作用。

6、生薑紅糖茶

用料:每次可選用鮮生薑9克,老陳茶葉15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鮮生薑用清水洗淨砂泥並切成薄片,備用。老陳茶葉用清水洗淨,然後與生薑片一起放入沙鍋內,加清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加入紅糖適量,代茶飲用。

功效:生薑紅糖茶有祛風健胃、澀腸止瀉的作用。

7、 山楂白糖水

用料:每次可選用生山楂9克,熟山楂6克,白糖適量。

製作:先用清水洗淨生熟山楂,然後一起放入鍋內煮水,煮好後加入適量白糖調味,代茶飲用。

功效:山楂能消除油膩,並能消炎、斂腸,去除食積、肉積。

8、芡(qiàn)實百合粥

用料:芡實30克,百合30克,酸石榴皮9克,大米50—100克,食鹽少許。

製作:先將芡實、百合用清水略浸,備用。大米用清水洗淨。酸石榴皮用清水洗淨,放進沙鍋內,加入清水150毫升,煎取藥汁(約50毫升)備用。此後將已準備好的芡實、百合、大米一同放進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粥,粥將好時加入煎好的酸石榴皮藥汁,煮至粥稠為度,加入少量食鹽調味,分次食用。

功效:本粥能健脾益肺,收澀止瀉。

9、淮山蓮子粥

用料:每次可選用鮮生淮山30克,白湘蓮肉10克、大棗3個、糯米50—100克。

製作:先將鮮生淮山洗淨放入沙鍋內飛水一次,然後取出切碎片備用。白湘蓮肉,糯米分別用清水洗淨。大棗用清水洗淨,並剝去內核。然後將已備好的粥料一同入進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煮粥,煮至淮山、蓮肉軟爛,粥稠糜為度,待溫分次食用。

功效:本粥能健脾益胃、暖中實便。

10、熟蘋果泥

用料:每次可選用新鮮蘋果一個(約150克左右)。

製作:先用清水洗淨蘋果,用刀削去蘋果外皮及內核,將蘋果肉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蓋,置鍋中隔水燉熟,然後用湯匙搗成泥狀,分次食用。

功效:熟蘋果能健脾生津、澀腸止瀉。

針灸治療腹瀉

腹瀉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癒為止。

腹瀉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裡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腹瀉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裡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或隔薑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於寒濕型腹瀉。

腹瀉灸法4

取穴:足三裡、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法,每次灸5~7壯,其他穴位採用艾炷無瘢痕直接灸法,先將穴位處塗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麥粒大小的艾炷,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熱痛不可耐受時,更換艾炷,每穴灸5~7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腹瀉灸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採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腹瀉灸法6

取穴:天樞、中脘、足三裡、陽陵泉穴。

配穴:裡急後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食積者加梁門穴;胃脘脹者加內關穴;發熱者加大椎穴。

灸法:採用燈火灸法,每穴灸1壯,每日1次,3~5日為1個療程。本法用於急性腹瀉

中醫辨證治療腹瀉

一、辨證論治

急性腹瀉

1、寒濕傷脾

治宜溫化寒濕,參以淡滲。

代表方藿香正氣散合胃苓東加減,(藿香、蘇葉、白芷、蒼術、白術、厚樸、陳皮、桂枝、茯苓、豬苓、澤瀉等)。

有發熱惡寒等表證加荊芥、防風疏散風寒,便如水瀉,小便不利,加車前子、薏仁以分利小便。

2、濕熱

治宜清熱利濕。

代表方以葛根芩連湯合白頭翁東加減(葛根、黃芩、黃連、茯苓、滑石、炙甘草、白頭翁、銀花等)。

噁心嘔吐加枳殼、竹茹,腹脹腹痛加木香、白芍;夏月傷於暑濕,加香薷、佩蘭、扁豆、荷葉。

3、食滯胃腸

治宜消食導滯,調和脾胃。

代表方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麥芽、內金、炒萊菔子、枳實、半夏曲、連翹、陳皮等)。脘腹脹加木香、厚樸,大便不爽加檳榔,食積化熱加黃連。

慢性腹瀉

1、脾虛濕盛

治宜健脾運中,化濕止瀉。

代表方參等白術散加減(黨參、蒼術、白術、茯苓、山藥、扁豆、蓮子、炮薑、藿香、炙甘草等)。

2、肝脾失調

治宜抑肝扶脾。

代表方為痛瀉要方加味,(陳皮、白芍、白術、防風、枳殼、烏藥、薏米、扁豆、炙甘草)。

脾虛較甚加黨參、茯苓、山藥。苔黃,口幹加黃連;胸脅脹滿加柴胡、青皮、香附。

3、脾腎陽虛

治宜溫補脾腎。

代表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東加減(補骨脂、吳萸、五味子、肉豆蔻、茯苓、白術、乾薑、制附片等)。

久瀉不止、滑脫不禁加烏梅等酸收之品,或加赤石脂、訶子肉、禹餘糧等固澀藥澀腸止瀉。

若雖有五更瀉,但用溫脾腎法效不明顯,而有心煩嘈雜、寒熱錯雜症狀者,宜溫清並用,用烏梅丸加減(烏梅、川椒、乾薑、附子、黃芩、黃連等)。

二、單方驗方

1、罌粟殼(蜜炙)、厚朴(薑制)各120克,研粉,3~5克/次,米湯送服,可治久瀉不止。

2、車前子炒研未,6克/次,開水泡服,可治暴瀉。

3、大蒜,搗爛服汁,可治虛寒泄瀉。

新生兒腹瀉的預防和護理

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

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

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餵養對生後4-6個月的寶寶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並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

特別是人工餵養的孩子,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

保證食品製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餵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要科學餵養,積極防治營養不良。

因為營養不良的幼兒其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力都會相對較弱,容易發生腹瀉等疾病。

4、在寶寶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引起的。

寶寶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

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餵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5、寶寶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餵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

6、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採用消毒劑—新消淨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7、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

護理

1、及時補充液體

護理腹瀉寶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還可以給寶寶喝些胡蘿蔔汁。鮮胡蘿蔔250克洗淨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後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

2、及時調整飲食

腹瀉寶寶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餵養的寶寶應繼續母乳餵養,若寶寶不是母乳餵養,可用其日常食用的奶或乳製品繼續餵養。

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淨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麵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食物。

3、做好消毒衛生

護理感染性腹瀉的寶寶,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寶寶後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後,再做其它事情。

4、保護好寶寶的小屁屁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媽都要用溫水(儘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5、注意觀察記錄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 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畫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寶寶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症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6、腹部保暖切莫忘

腹瀉的寶寶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寶寶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寶寶,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寶寶的腹部。

新生兒腹瀉注意事項

1、千萬不要禁食

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嬰兒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

如果減量後嬰兒不夠吃,可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或哺喂胡蘿蔔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

2、保證喂水

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幹,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

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

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內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

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研究證明這種糖濃度最利於介導鹽和水進入體內,以補充腹瀉時的損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認,是預防和治療腹瀉脫水的良藥。

4、不要濫用抗生素

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製劑,蒙脫石散如司邁特、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司邁特1克兒童裝每天3次,一次一袋,一袋一克。思密達3克裝需手工分3次口服,療程3~6天。

蒙脫石散不進入血液迴圈服用安全,服用幾個小時後隨大腸蠕動排出體外,它的主要成分天然蒙脫石微粒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且對胃腸粘膜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數的防禦能力。

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也會很快病癒,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它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新生兒腹瀉的相關內容,腹瀉的原因、症狀、臨床表現等你是不是都知道了呢?預防新生兒腹瀉應該怎麼做以及護理腹瀉患兒的方法你都知道了嗎?還有中醫治療腹瀉的方法也都在上文中哦。

因而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

哺喂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其次是由成人帶菌(毒)者的傳染,如病房內暴發細菌性(或病毒性)腸炎後部分醫護人員受染,成為無症狀腸道帶菌(毒)者,可導致病原傳播。

2、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

腹瀉多不嚴重,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另一部分可能是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所引起。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各種頭孢黴素。

特別是兩種或以上並用時,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此時正常的腸道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同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過敏。

4、藥物影響。

治療腹瀉偏方

方一

蒸蘋果。在拉肚子時,別急著吃藥,蒸2個蘋果吃。把蘋果連皮洗乾淨,放在碗裡,上鍋隔水蒸熟,吃果肉。

方二

幹石榴皮。15克幹石榴皮煎湯,加糖服用,每日2次,長期堅持可治慢性腹瀉。

石榴皮所含根皮堿,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還能使腸黏膜收斂,分泌物減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療腹瀉、痢疾等症。

方三

雞蛋殼。用雞蛋殼30克,陳皮、雞內金各9克,放鍋中炒黃後碾成粉末,每次取6克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連服兩天。

方四

麥麵粉。每次用麥麵粉半兩炒焦,加適量白糖用開水調勻,飯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

方五

吃雞蛋。雞蛋一個,白礬面少許。將雞蛋打破油炒後加白礬面少許,一次吃完。

方六

醋茶。茶葉3克開水沖泡,5分鐘後加陳醋2毫升飲用。每日沖飲醋茶3次,對治療腹瀉、痢疾甚佳。

方七

吃大蒜。用大蒜兩頭,連皮放火內燒焦後,再放一碗水煮7分鐘。空腹喝湯,一日兩次,連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瀉不愈。

方九

茶葉大蒜。大蒜切片,一湯匙茶葉,加水煎煮,水滾後再煮一兩分鐘,趁熱服下,兩三次即可痊癒。

方十

燒酒楊梅。這是家喻戶曉的民間良方,選飽滿楊梅十幾顆,洗淨瀝幹,泡於白酒中裝瓶,數日後即可食用。浸泡時間越久越好,服用時吃一兩顆楊梅,一勺燒酒,對腹瀉、噁心、頭痛有療效。

方十一

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研細末混勻,用藿香水調成糊狀,敷於臍上,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一次,連敷3~5天。

方十二

取吳茱萸30克,蒼術30克,丁香6克,小茴香30克。用火焙乾研粉,混合均勻。取藥粉5克,用熱米湯拌勻敷貼臍部,外用紗布固定,每日一次,連用3天。

方十三

吳茱萸6克,肉桂,廣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將上藥共研成細粉,混勻,用老陳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上,紗布敷塊,膠布固定,48小時後換藥一次。

方十四

五倍子兩份(炒黃),乾薑兩份,吳茱萸一份,丁香一份。上藥研細合勻,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調成糊狀,敷於臍部,然後覆蓋紗布塊,其周圍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方十五

山楂炭15克,青皮10克,共研極細末,混勻,加水150毫升調成漿水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次服15毫升(約1湯匙),每日3次。

方十六

麥芽10克,穀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將3味藥加水適量煎15分鐘,取汁加糖即成。每日一劑,連服3~5天。

方十七

生山楂20克,石榴30克,白糖適量。將前兩味焙焦黃,共研細末。每次3克,用白糖水沖服,每日兩次,連服數日。

方十八

取赤石脂、滑石粉各15克,炮薑10克,生甘草6克。共研細末,1~3歲每次服兩克,4~5歲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白開水送下。

方十九

小米50克,炒黃至透出香味,研細末。2--3克/次,2--3次/日。雞蛋殼10克,陳皮10克,雞內金10克(炒黃)研細末。1--2克/次,3/日。

方二十

茶葉2克,小茴香3克,水煎服2--3次/日。茄子根10克,生薑3片,水煎服1--2次/日。

方二十一

大麥牙10克,生薑2片,水煎服1--2次/日。米糠50克,柿幹50克,炒黃研末。2--3克/次,2--3次/日。

方二十二

胡蘿蔔湯:取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治療腹瀉食療法

1、芡實山藥粥

制用方法:芡實、幹山藥各30克,糯米50克,沙糖適量。將芡實、山藥、糯米洗淨後加沙糖,同煮成粥。供四季早晚餐食用,溫熱服。

功效功用:補脾胃,滋肺固腎。適用於治療脾虛腹瀉,腎虛遺精,慢性久痢,虛勞咳嗽。

2、蓮子芡實粥

制用方法:蓮子15~20克,芡實15~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用蓮子、芡實同米共煮成粥。早晚餐食用。

功效功用:健脾養心,益腎抗老。可用於治療年老體弱,慢性腹瀉,多夢失眠,夜間多尿。

3、大棗糯米粥

制用方法:山藥400克,薏苡仁500克,荸薺粉100克,大棗50克,糯米2500克,白糖250克。將薏苡仁淘洗乾淨,山藥打成粉。用薏苡仁、糯米、大棗入鍋煮粥,煮至薏苡仁開花,糯米熟爛時,將山藥粉撤入鍋內,邊攪邊撒,約隔20分鐘後,將荸薺粉撤入鍋內,攪勻,停止加熱,將粥盛入碗內,每碗加白糖25克。每次食1小碗,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功用:補益中氣,健脾除濕。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乏力等症。

4、扁豆山藥粥

制用方法:扁豆、山藥各60克,大米50克。將上3味洗淨後同入沙鍋煮粥。可經常服食,小兒量減半。

功效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瀉。適用於治療脾虛胃弱,嘔逆泄瀉,食欲不振,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消渴等。

5、 石榴蕊炒米水

用料:每次選用新鮮石榴蕊25克,大米30克,紅糖少量。

製作:先將大米用清水洗淨,然後放鍋中炒至米變黃色,備用。新鮮石榴蕊用清水洗淨,然後與炒黃的大米一起放入沙鍋中煮水,煮至150毫升,加入少量紅糖調味,分次飲用。

功效:本米水有溫中暖胃、收斂止瀉的作用。

6、生薑紅糖茶

用料:每次可選用鮮生薑9克,老陳茶葉15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鮮生薑用清水洗淨砂泥並切成薄片,備用。老陳茶葉用清水洗淨,然後與生薑片一起放入沙鍋內,加清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加入紅糖適量,代茶飲用。

功效:生薑紅糖茶有祛風健胃、澀腸止瀉的作用。

7、 山楂白糖水

用料:每次可選用生山楂9克,熟山楂6克,白糖適量。

製作:先用清水洗淨生熟山楂,然後一起放入鍋內煮水,煮好後加入適量白糖調味,代茶飲用。

功效:山楂能消除油膩,並能消炎、斂腸,去除食積、肉積。

8、芡(qiàn)實百合粥

用料:芡實30克,百合30克,酸石榴皮9克,大米50—100克,食鹽少許。

製作:先將芡實、百合用清水略浸,備用。大米用清水洗淨。酸石榴皮用清水洗淨,放進沙鍋內,加入清水150毫升,煎取藥汁(約50毫升)備用。此後將已準備好的芡實、百合、大米一同放進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粥,粥將好時加入煎好的酸石榴皮藥汁,煮至粥稠為度,加入少量食鹽調味,分次食用。

功效:本粥能健脾益肺,收澀止瀉。

9、淮山蓮子粥

用料:每次可選用鮮生淮山30克,白湘蓮肉10克、大棗3個、糯米50—100克。

製作:先將鮮生淮山洗淨放入沙鍋內飛水一次,然後取出切碎片備用。白湘蓮肉,糯米分別用清水洗淨。大棗用清水洗淨,並剝去內核。然後將已備好的粥料一同入進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煮粥,煮至淮山、蓮肉軟爛,粥稠糜為度,待溫分次食用。

功效:本粥能健脾益胃、暖中實便。

10、熟蘋果泥

用料:每次可選用新鮮蘋果一個(約150克左右)。

製作:先用清水洗淨蘋果,用刀削去蘋果外皮及內核,將蘋果肉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蓋,置鍋中隔水燉熟,然後用湯匙搗成泥狀,分次食用。

功效:熟蘋果能健脾生津、澀腸止瀉。

針灸治療腹瀉

腹瀉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癒為止。

腹瀉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裡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腹瀉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裡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或隔薑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於寒濕型腹瀉。

腹瀉灸法4

取穴:足三裡、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法,每次灸5~7壯,其他穴位採用艾炷無瘢痕直接灸法,先將穴位處塗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麥粒大小的艾炷,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熱痛不可耐受時,更換艾炷,每穴灸5~7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腹瀉灸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採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腹瀉灸法6

取穴:天樞、中脘、足三裡、陽陵泉穴。

配穴:裡急後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食積者加梁門穴;胃脘脹者加內關穴;發熱者加大椎穴。

灸法:採用燈火灸法,每穴灸1壯,每日1次,3~5日為1個療程。本法用於急性腹瀉

中醫辨證治療腹瀉

一、辨證論治

急性腹瀉

1、寒濕傷脾

治宜溫化寒濕,參以淡滲。

代表方藿香正氣散合胃苓東加減,(藿香、蘇葉、白芷、蒼術、白術、厚樸、陳皮、桂枝、茯苓、豬苓、澤瀉等)。

有發熱惡寒等表證加荊芥、防風疏散風寒,便如水瀉,小便不利,加車前子、薏仁以分利小便。

2、濕熱

治宜清熱利濕。

代表方以葛根芩連湯合白頭翁東加減(葛根、黃芩、黃連、茯苓、滑石、炙甘草、白頭翁、銀花等)。

噁心嘔吐加枳殼、竹茹,腹脹腹痛加木香、白芍;夏月傷於暑濕,加香薷、佩蘭、扁豆、荷葉。

3、食滯胃腸

治宜消食導滯,調和脾胃。

代表方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麥芽、內金、炒萊菔子、枳實、半夏曲、連翹、陳皮等)。脘腹脹加木香、厚樸,大便不爽加檳榔,食積化熱加黃連。

慢性腹瀉

1、脾虛濕盛

治宜健脾運中,化濕止瀉。

代表方參等白術散加減(黨參、蒼術、白術、茯苓、山藥、扁豆、蓮子、炮薑、藿香、炙甘草等)。

2、肝脾失調

治宜抑肝扶脾。

代表方為痛瀉要方加味,(陳皮、白芍、白術、防風、枳殼、烏藥、薏米、扁豆、炙甘草)。

脾虛較甚加黨參、茯苓、山藥。苔黃,口幹加黃連;胸脅脹滿加柴胡、青皮、香附。

3、脾腎陽虛

治宜溫補脾腎。

代表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東加減(補骨脂、吳萸、五味子、肉豆蔻、茯苓、白術、乾薑、制附片等)。

久瀉不止、滑脫不禁加烏梅等酸收之品,或加赤石脂、訶子肉、禹餘糧等固澀藥澀腸止瀉。

若雖有五更瀉,但用溫脾腎法效不明顯,而有心煩嘈雜、寒熱錯雜症狀者,宜溫清並用,用烏梅丸加減(烏梅、川椒、乾薑、附子、黃芩、黃連等)。

二、單方驗方

1、罌粟殼(蜜炙)、厚朴(薑制)各120克,研粉,3~5克/次,米湯送服,可治久瀉不止。

2、車前子炒研未,6克/次,開水泡服,可治暴瀉。

3、大蒜,搗爛服汁,可治虛寒泄瀉。

新生兒腹瀉的預防和護理

預防

1、提倡母乳餵養。

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

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餵養對生後4-6個月的寶寶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並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

特別是人工餵養的孩子,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

保證食品製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餵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要科學餵養,積極防治營養不良。

因為營養不良的幼兒其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力都會相對較弱,容易發生腹瀉等疾病。

4、在寶寶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餵養不當引起的。

寶寶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

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餵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5、寶寶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餵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

6、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採用消毒劑—新消淨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7、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

護理

1、及時補充液體

護理腹瀉寶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從藥房購來的口服補液鹽,按指示用液體沖調至要求的濃度,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還可以給寶寶喝些胡蘿蔔汁。鮮胡蘿蔔250克洗淨切碎入鍋,加細鹽3克,適量水煮爛後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瀉作用。

2、及時調整飲食

腹瀉寶寶飲食治療的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餵養的寶寶應繼續母乳餵養,若寶寶不是母乳餵養,可用其日常食用的奶或乳製品繼續餵養。

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蘋果泥,每天2—3次,每次30—60克;蘋果湯,蘋果1個洗淨切碎,加鹽0.8—0.9g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蘋果內含有鞣酸,具有止瀉作用。還可以喂些粥、麵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予不易消化的食物。

3、做好消毒衛生

護理感染性腹瀉的寶寶,應做好消毒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寶寶後的雙手應反復清洗後,再做其它事情。

4、保護好寶寶的小屁屁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媽都要用溫水(儘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5、注意觀察記錄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 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畫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寶寶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水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症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6、腹部保暖切莫忘

腹瀉的寶寶往往因腸道痙攣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緩解腸道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寶寶睡覺時應蓋好腹部,防止受涼;環境溫度過低時,可用熱水袋熱敷,但應掌握溫度避免燙傷寶寶,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寶寶的腹部。

新生兒腹瀉注意事項

1、千萬不要禁食

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嬰兒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

如果減量後嬰兒不夠吃,可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或哺喂胡蘿蔔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

2、保證喂水

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幹,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

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

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內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

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研究證明這種糖濃度最利於介導鹽和水進入體內,以補充腹瀉時的損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認,是預防和治療腹瀉脫水的良藥。

4、不要濫用抗生素

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製劑,蒙脫石散如司邁特、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司邁特1克兒童裝每天3次,一次一袋,一袋一克。思密達3克裝需手工分3次口服,療程3~6天。

蒙脫石散不進入血液迴圈服用安全,服用幾個小時後隨大腸蠕動排出體外,它的主要成分天然蒙脫石微粒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且對胃腸粘膜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數的防禦能力。

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也會很快病癒,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它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新生兒腹瀉的相關內容,腹瀉的原因、症狀、臨床表現等你是不是都知道了呢?預防新生兒腹瀉應該怎麼做以及護理腹瀉患兒的方法你都知道了嗎?還有中醫治療腹瀉的方法也都在上文中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