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小孩直腸脫垂該怎麼辦

脫肛的症狀是小兒在排便時, 肛門口可看到有一圈紅色腫塊翻出, 最初等排完便, 這紅色圈塊能自行縮回到肛門內, 但在下一次排便時它又脫出。 初時脫出的只是部份直腸粘膜, 脫出的圈不大而短, 若這時得不到很好的處理, 反復脫出, 這紅色的圍塊則逐漸增長, 繼之不能自己縮回, 可只縮回一部份到肛門內, 另一部份需要用手托一下才能縮回, 再嚴重考便後脫出的不僅有粘膜而且還合併有直腸壁, 還可整塊的堵在肛門口, 而必需用手幫助才能將脫出的腸管推進肛門。

有些體弱兒童, 不僅在排便時脫出,

還可在走路、跑跳、下蹲、咳嗽、打嚏噴、哭鬧時也脫出。 若脫出後沒能及時將脫出的腸管推回到肛門內, 脫出的粘膜可被尿布、褲子磨破, 致使粘膜出血、水腫、糜爛和潰瘍。 有的還可被掐在肛門外造成嵌頓, 導致絞窄壞死。

脫肛的治療首先不是開刀, 首先應治療和消除產生脫肛的原因, 如積極治療咳嗽、便秘、包莖、痢疾、腹瀉。 加強營養, 改善病兒體質, 糾整長時間蹲便盆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的坐便盆姿勢。

一般說, 初期部分粘膜脫出的脫肛, 經上述一些措施處理後, 脫肛都能自愈。 對脫出後不能自己縮回肛門內的脫肛, 應及時用手將它托回。 在托的時候應將病兒仰臥, 兩腿抬起, 在脫出的粘膜上塗上凡士林或石蠟油,

手指上墊一塊軟布, 或戴手術用的橡皮手套, 輕柔地將粘膜向肛門內推入。 當脫肛完全推進肛門後, 勿讓病兒立即站立或坐起, 應在床上平臥半小時到l小時。

對體弱、營養不良、肛門鬆弛, 每次便時都脫出的病兒, 可用寬粘布將兩側臀部拉攏, 中央留一排便孔, 2-3天換一次膠布, 持續拉緊固定3-4周, 絕大部分的病兒都能治癒。 若膠布固定方法無效, 應到醫院去治療, 可以針灸、挑治、注射硬化劑。 除有腸壞死需開刀外, 一般不需要手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