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中醫解釋三多一少症狀

糖尿病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一般是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現在也是呈現出年輕化的狀態。 很多人對於糖尿病的症狀不適很瞭解,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去學習一下中醫是如何解釋糖尿病症狀。

在中醫裡面糖尿病存在“三多一少”的症狀, 那麼他們是如何解釋的呢?

在中醫看來糖尿病屬於消渴病, 累及人體的胃、脾、腎, 這三個器官出現了障礙就會出現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從中醫角度是怎樣解釋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症狀吧。

一、中醫解釋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三多一少”

中醫認為, 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上消屬肺, 主要表現為口渴多?;中消屬胃, 表現為多食善饑;下消屬腎, 以多尿為主。 因此, 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

1、多食

“肥者令人內熱”, 內熱也就是可以理解為身體裡出現了高溫, 這樣身體溫度過高就會傷胃, 也就是說胃是屬於週邊熱了, 所以我們的消化就會變快。

比如說燒一鍋飯, 如果火很旺, 很容易被燒焦。 在人體內的表現, 胃裡面的東西很容易被消化掉, 它是“內熱”導致的。 相反, 如果下面火一點沒有, 那麼飯肯定是生的, 在人體叫完穀不化, 完全沒有消化。 這是陽虛的表現, 剛好跟“內熱”相反。

2、多飲

口渴才會多飲。 ?口渴是因為陰虛, 如果有胃熱, 津液更容易被消耗, 口渴就會越重,

好比湯鍋裡的水, 火勢越旺, 水液被蒸發得越多, 在體內表現的就是水分越少。 這跟熱天人容易口渴的道理是一樣的;脾是升津的, 脾不能升津, 不能上輸津液到口中, 也會導致口渴, 就像輸送泵一樣, 壓力不夠就不能把水送到高樓上, 樓上的人就沒水喝;脾能產生氣血津液, 原本要不斷補充人體津液, 它的功能降低了, 津液產生少了, 身體出現陰虛, 導致多飲。

3、多尿

水液代謝, 脾是主力之一, 它主運化水濕, 脾陽不足, 運化無力, 不能把我們吃下去的水谷轉化成精微物質, 也就是氣血津液, 反而導致水濕停蓄, 往前陰走得多就是多尿, 往後陰走得多了, 就是泄瀉, 當然這也跟腎有密切關係, 因為腎主二便, 脾腎陽虛, 腎失其合,

過度的開, 出現多尿, 就像水閘不能關閉一樣, 水就會無度地流失。

4、體重下降

脾是我們的後天之本, 所以我們要保養好, 這樣才會保證我們的氣血充足。 一旦我們的脾胃出現了問題, 就不能把食物轉化為氣、血、津、精、液, 這些都是充養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營養物質缺乏必然出現形體消瘦,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說自己吃得很多, 就是胖不起來, 因為脾不能把吃進去的東西轉化成有用的物質。

比如熱體的人消耗了氣血, 中醫裡講“壯火食氣”;再比如過多的排泄, 大便一天數次且不成形, 都可能導致形體消瘦。

二、中醫解讀糖尿病常見的三種類型

1、氣陰兩虛型

這一類型往往形體消瘦, 臉色蒼白, 舌質比較淡, 這是氣虛;還有就是陰虛,

口渴多飲, 他自己覺得熱, 這個熱從裡往外發散, 舌質發紅, 或者手足心熱, 這種氣陰兩虛型在臨床上最常見, 病人來的時候我們問有什麼症狀?他就會說常常覺得自己很累, 沒力氣, 雖然用了降糖的藥來治療, 血糖控制正常了, 但是他仍然覺得累。

2、陰虛胃熱型

陰虛胃熱, 症狀是口氣熱臭, 哈出來的口氣很臭, 去口腔科也看了, 說牙齒沒有問題, 但有口臭。 還有一個可能常伴有牙齦出血。 這個講跟胃有關, 不是跟口腔有關。 有人說糖尿病常見有口腔疾病, 比如牙齦炎, 但在中醫裡講, 還是跟胃有關係, 要清胃熱, 胃熱清了以後, 牙齦出血就會消失。

3、痰瘀互結型

這個痰瘀互結型可能常見於糖尿病併發症的病人, 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最主要是跟痰有關, 有人會說痰跟脾有什麼關係?有這麼一句話叫“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貯痰之器”, 我們能夠看到的痰往往都是有形的痰, 這裡所講的痰是無形之痰, 能夠確切看到的比如說舌苔, 舌苔看上去偏于白膩的, 這跟痰有關。 我們說了脾主運化, 水濕不能被運化走, 留在體內了, 就形成了痰濕。

痰跟濕是異名同源的物質。 比如糖尿病腎病出現的蛋白尿、浮腫, 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脂肪代謝異常,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形成, 血管容易閉塞, 這樣就容易出現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皮膚病的瘙癢等, 中醫認為這是痰阻氣滯, 血行不暢引起的, 我認為都與脾不升清, 不能健運有關,因此治療時,常用健脾益氣,祛痰化瘀的方法治療,常常取得滿意的療效。糖尿病併發症未發生時,不會引起糖友的關注,但是一旦引起注意時,往往都比較嚴重了。

三、中醫推薦的滋養脾陰化瘀湯

滋養脾陰化瘀湯

組成:黃精、懷山藥、茯苓、白扁豆、丹參、益母草各15g,葛根10g,薏苡仁、地骨皮各20g,炙大黃6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

功效:滋養脾陰,兼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滋養脾陰藥物,首推黃精,《本草便讀》中日: “黃精,味甘如怡,性平質潤為補養脾陰之正品。”且脾性喜甘惡濕,配伍平補之品白扁豆、薏苡仁、懷山藥、茯苓諸藥既入脾經,能滋補脾陰,滋而不膩,補而不燥,又能健脾除濕,行而不滯。脾以升為健,所以在滋養脾陰的同時兼顧升提脾氣尤其重要,伍用葛根起升津化液之功,促進營津上升,精氣布散,鼓舞胃氣上行而生陰液。若兼有陰虛火旺證候,選加地骨皮,其藥味甘淡微寒,既能滋養脾陰不足,又能清退虛火,但劑量宜大,一般不少於20g。用活血化瘀藥物炙大黃、丹參、益母草常有傷血之弊,甚可傷及脾陰,滋脾陰藥又有礙化瘀之過,因此化瘀藥與滋脾陰藥配伍,化瘀而不傷脾陰,滋陰而不滯血。

結語: 不能健運有關,因此治療時,常用健脾益氣,祛痰化瘀的方法治療,常常取得滿意的療效。糖尿病併發症未發生時,不會引起糖友的關注,但是一旦引起注意時,往往都比較嚴重了。

三、中醫推薦的滋養脾陰化瘀湯

滋養脾陰化瘀湯

組成:黃精、懷山藥、茯苓、白扁豆、丹參、益母草各15g,葛根10g,薏苡仁、地骨皮各20g,炙大黃6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

功效:滋養脾陰,兼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滋養脾陰藥物,首推黃精,《本草便讀》中日: “黃精,味甘如怡,性平質潤為補養脾陰之正品。”且脾性喜甘惡濕,配伍平補之品白扁豆、薏苡仁、懷山藥、茯苓諸藥既入脾經,能滋補脾陰,滋而不膩,補而不燥,又能健脾除濕,行而不滯。脾以升為健,所以在滋養脾陰的同時兼顧升提脾氣尤其重要,伍用葛根起升津化液之功,促進營津上升,精氣布散,鼓舞胃氣上行而生陰液。若兼有陰虛火旺證候,選加地骨皮,其藥味甘淡微寒,既能滋養脾陰不足,又能清退虛火,但劑量宜大,一般不少於20g。用活血化瘀藥物炙大黃、丹參、益母草常有傷血之弊,甚可傷及脾陰,滋脾陰藥又有礙化瘀之過,因此化瘀藥與滋脾陰藥配伍,化瘀而不傷脾陰,滋陰而不滯血。

結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