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色酬定律”的說法

根據互動百科網的解釋, 如今出眾的姿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 不同姿色級別的人所產生的勞資差異也可稱作“色差”。 “色差”心理現象產生的結果就是相貌出眾者比相貌普通者在各方面競爭時都占盡了優勢。

每個人都可能變得美麗

對於很多人來說, 佔有並不是由於其本身有什麼意義, 而是因為意識到其他人缺乏這種佔有, 才使得其取得恰當的意義。 顯而易見, 這就是由於差異引起的。 現代社會不斷將人拉平, 同時也促使人們不斷地尋求差異, 以獲得一種自我的認同。

這種對差異的尋求, 包括財富、權力、知識和相貌等內容。

那麼, 這些更多的財富、更大的權力、更多的智慧、更好的相貌就成了一種稀缺資源, 並形成一種迴圈。 越多人追求, 越稀缺;越稀缺, 就越多人追求。

當這些稀缺資源進入到交換市場, 其高漲的行情就可想而知。 這樣, 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追求好的相貌, 同時好的相貌會給人帶來更好的收益。 放到職場上, 就出現了一個“色酬定律”的說法。

根據互動百科網的解釋, 如今出眾的姿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 這種稀缺資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輕易地換取許多其他社會資源, 包括財富、工作職位、社會地位等, 而不同姿色級別的人所產生的勞資差異也可稱作“色差”。 “色差”現象產生的結果就是相貌出眾者比相貌普通者在各方面競爭時都占盡了優勢。

這種定律, 就被稱為“色酬定律”。

名詞的生成, 有點借用吳思先生的“血酬定律”。 血酬定律指的是流血拼命所得的酬報, 體現著生命與生存資源的交換關係, 強調流血與酬勞。 同樣, 色酬強調的也是色與酬之間的關係, 姿色越好, 所獲取的資源就會越多。

從這點看, 整容行業的火爆大概也就可以讓人理解了。 所謂“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改變不得, 自然有其文化基礎。 但是面對各類好處, 人們總會衡量究竟是哪方的收益更為可觀。 當獲取的社會資源超過文化心靈的損失, 那麼整容又何妨。

前陣子, 超女王貝因為整容死亡, 雖然震撼著人心, 但改變不了現實。 這裡還有個詞彙, 叫做“幻醜症”,

表達的也是相同概念。 大致意思是, 有那麼一些人認為自己長相醜陋, 不停地奔波于各種美容醫院做各種美容整形手術, 以求有個理想的容貌, 但總是不能達到自我滿足的程度, 於是不斷重複新一輪的手術。

不過對於整容, 我們倒也不必大驚小怪。 或者還可以將其視為促進“相貌平等”的一個手段。 每個人生出來的先天相貌條件確實不同。 就像看起來同等品質的地塊, 種出來的水稻由於陽光量不同, 由於運氣不同, 也會有不同的收成。 這類似一種抓鬮規則, 實在沒有什麼道理可言。 而整容, 至少保證了在先天條件不同的情況下, 每個人都可能變得美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