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一種常見而又比較複雜的心血管疾病。 由於人們對心律失常瞭解較少, 一旦發生後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 不知所措。 其實心律失常有很多類型, 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發生心律失常, 隨著年齡增長, 發生機會更多, 但並非所有心律失常都會產生嚴重不良後果和需要治療。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搏動的形成和傳導發生障礙, 引起心臟節律或頻率異常。 心律失常大多數由器質性心臟病所致, 如冠心病、心肌疾病、風心病等;也可由非器質性心臟病引起, 如早搏可因情緒緊張、疲勞、飲酒、喝濃茶和咖啡所致。
心律失常的病因相當複雜, 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發生心律失常後, 首先需要綜合病史、症狀、體檢和必要輔助檢查進行綜合評估, 然後參考有無器質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是否影響心臟泵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等情況決定治療策略。 鑒於許多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潛在致心律失常風險, 在應用時應慎重, 權衡利弊。
無器質性心臟病基礎且不影響心臟泵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心律失常一般視為功能性, 如無明顯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