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種異常出汗警惕體虛 體虛多汗的治療方法

出汗本來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尤其天氣炎熱, 很多人更是愛出汗, 這時集體會通過汗液的蒸發把體溫降低到正常的水準, 雖說出汗有益健康, 但是如果汗出得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你常常有出虛汗的症狀, 那麼就需要警惕了。

4種異常出汗應警惕

從中醫角度來看, 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 血汗同源, 因此出汗過多會耗氣, 傷及津液而損心血。

頭面部出汗多。 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 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 多屬於氣虛。 頭頂出汗, 宜滋腎清肺, 可用麥冬等泡水喝;適當吃一點百合粳米粥, 可以潤肺止汗。

每當吃飯時, 就頭汗淋漓, 身體發熱, 這種要以瀉胃火為主, 並注意不要吃得太過油膩, 多吃新鮮蔬菜, 清淡飲食。 也有人是因為濕氣太重, 額頭部位愛出汗, 平時要多吃利水排濕的食物, 如薏米、山藥、地瓜、冬瓜。

手心腳心出汗多。 平時手心容易出汗, 腳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 《傷寒明理論》指出, “多由脾胃濕蒸, 旁達四肢手足所致。 ”這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 如果伴有口幹、牙齦腫痛, 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如果伴隨腹部脹滿疼痛, 大便不通, 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 可服用通便藥。 此外, 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 比如用白礬或者葛根煎湯泡腳, 或者用黃芪防風煎湯來洗手, 時間久了, 也會有所改善。

白天動一動就大汗。 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 就汗出不止。 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 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 飲食上多食用山藥、豆漿、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 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 緩解氣虛。 還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 如太極拳、八段錦等。 推薦一款黃芪紅棗湯, 黃芪30克, 紅棗20枚, 豬瘦肉100克, 水煎服。 適用於氣虛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 這種情況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人。 入睡後, 在半夜或黎明時分, 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 出汗量較多, 睡著出汗, 醒來汗止, 中醫稱“盜汗”。 這些人常有失眠、手腳心熱、心煩、兩頰潮紅、口咽乾燥等特點,

多為腎陰虛而肝火旺所致。 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 切勿飲酒, 並多吃一些新鮮蔬菜, 注意勞逸結合。 被褥、鋪板、睡衣等, 應經常拆洗或晾曬, 以保持乾燥, 並應經常洗澡, 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另外, 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 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體虛多汗該怎麼補

體虛還可能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兩虛, 不同的症狀, 所採用的治療方法是不同的, 因此, 一定要及時找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問診, 辨證施治。

氣虛

症狀: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短氣、懶言、月經量多、色淡、舌質淡、脈濡細。

食補方案:氣虛者食補可用瘦肉白參適量加水燉汁, 生黃芪燉母雞。

藥補方案:可用黨參膏、參芪膏每次一匙每天二次。

血虛

症狀:面色萎黃或蒼白,

口唇瓜甲、牙齦色白, 倦怠乏力、消瘦、失眠、心煩、月經量少或閉經, 舌質淡, 脈濡細。

食補方案:炒豬肝, 胡蘿蔔飯或生吃胡蘿蔔, 阿膠於黃酒中浸泡24小時後隔水燉溶, 加入花生米, 冰糖邊燉邊攪拌或糊狀後置冷成膏, 每次一匙, 每日二次。

藥補方案:十全大補膏, 補氣養血膏, 八珍湯。

陰虛

症狀:午後潮熱, 面色潮紅, 消瘦, 口幹不欲飲, 腰酸, 膝軟, 月經量多, 色暗紅, 舌質紅, 舌體瘦小, 苔薄, 脈濡細。

食補方案:蜂蜜燉梨, 西洋參泡茶(適用于氣陰兩虛者), 老鴨湯。

藥補方案:六味地黃丸, 烏雞白鳳丸, 龜齡膏。

陽虛

症狀:面色發白, 乏力, 畏寒肢冷, 小便清長, 大便溏薄, 舌質淡胖而潤, 苔薄, 脈沉緩。

食補方案:當歸生薑羊肉湯, 牛骨髓湯等。

藥補方案:參鹿補膏,

鹿茸片, 金匱腎氣丸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