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稱恐水症, 是由於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狂犬或狂獸咬傷, 其唾液中的病毒沾染傷口, 侵入神經組織, 經過10天—1年以上潛伏期而發病。 臨床表現為極度興奮、恐水、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 死亡率幾乎達100%。 如能及早接種狂犬疫苗, 可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狂犬病發病後可分三期, 其症狀隨其病情的發展而表現各異
1、前驅期(2—3天):可有低熱、頭痛、倦怠、煩躁不安, 對光、風、聲等敏感和咽部發緊的異樣感覺, 四肢有蟻走感。
2、興奮期(約1—4天):可出現恐風、恐水、怕光、怕聲及咽肌痙攣等與之相應症狀, 甚至病人不敢飲水,
3、麻痹期(6—18小時):興奮期過後, 病人漸趨安靜, 痙攣停止, 肢體癱瘓, 終因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
整個病程很短, 一旦出現症狀, 至死亡一般不超過6天, 很少超過10天。
被病犬咬傷後的處置
人被病犬咬傷後, 傷口即成為病犬唾液中所含狂犬病毒侵入人體的門戶, 因此首先應儘快徹底地清理傷口, 如果能在病毒尚未固定於神經組織前, 即能將其清洗處理掉, 就有可能防止狂犬病發生, 至少可爭取延緩發病(延長潛伏期), 以便疫苗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在傷口處理時, 特別強調要做到以下三點:
1、咬傷後應爭取立即處理, 越早越好, 可在咬傷處近端(近身體中心端)捆縛一止血帶,
2、可用20%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沖洗傷口, 至少沖洗半個小時。 到醫院後可用75%酒精或2—3%碘酒多次塗搽傷口。 也可用0.1%新潔爾滅或60度白酒代替(但新潔爾滅不能與肥皂水合用, 如已用肥皂水, 可先以清水洗去肥皂水, 再換用新潔爾滅)。
3、傷口千萬不要包紮, 更不能縫合, 因為陽光或紫外線照射可以殺滅病毒。
若就醫時間較晚, 仍應認真處理傷口。 可在傷口底部及周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免疫血清), 並在傷口深部滴注血清。
在認真清理傷口的同時, 還應及早注射狂犬疫苗, 必要時選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 並用抗破傷風血清。
人被病犬咬傷後, 一旦發病,
護理人員需穿隔離衣, 戴口罩和膠皮手套, 防止病人唾液中的病毒沾汙護理人員鼻、口腔粘膜或從皮膚細小破損處侵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