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劑作為治療高血壓的一線藥物, 已被廣泛應用, 它是通過抑制腎小管對鈉和水的再吸收, 達到排鈉利尿作用, 使人體內鈉和水的排出量超過攝入量, 使血容量和細胞外液量減少, 心輸出量下降, 而達到降壓作用。 但繼續用藥3~4周後, 血容量和心輸出量已逐漸恢復, 而血壓仍持久降低, 這是由於此時體內輕度缺鈉, 小動脈壁細胞內少鈉, 減少了小動脈平滑肌對去甲腎上腺素等縮血管物質的反應性, 從而引起血管擴張, 降低周圍血管阻力, 導致血壓下降。
目前臨床上用以降壓的利尿劑,
雙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雙氫氯消疾)是一種利尿藥, 還具有降壓作用, 所以也叫利尿降壓藥。 環戊氯噻嗪(環戊甲噻嗪)和氯噻酮等藥也都屬於此類。 雙氫氯噻嗪通過抑制腎小管對鈉和水的回吸收, 而表現強大的利尿消腫作用, 它的降壓作用究竟與利尿作用有沒有關係?是否降壓作用就是利尿作用的結果呢?
早年曾有人認為雙氫氯噻嗪的降壓作用就是利尿作用的結果。
上述事實說明, 雙氫氯噻嗪的降壓作用和利尿作用並沒有直接關係。 可能利尿作用在本藥的早期降壓上起一定作用。 近年來有人在動物實驗中發現, 雙氫氯噻嗪能降低血管壁中鈉的含量, 這種含鈉量低的血管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反應性顯著減弱。
雙氫氯噻嗪的降壓特點是, 單獨用藥作用較弱, 每天口服25~50mg, 可使高血壓病人的舒張壓下降約10~20mmHg, 對於舒張壓高於110mmHg的高血壓往往效果較差。 與利血平, 胍乙啶, 雙肼苯噠嗪以及其他抗高血壓藥合用, 多可提高療效, 所以, 雙氫氯噻嗪是治療高血壓時的一個主要輔助藥物。 又由於該藥的利尿排鈉作用, 合併用藥可消除胍乙啶、雙肼苯噠嗪、氯壓定等藥水鈉瀦留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