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非淋菌性尿道炎確診後, 採用廣譜抗生素療法, 並且強調要連續不間斷用藥, 要規則、定量、徹底治療。 治療後10-20天複查再次均為陰性, 並用臨床症狀消失為治癒。 本病治療時所需的療程較長。
(一)西藥治療
1、目前對四環素、強力黴素、紅黴素已有不少菌株產生耐藥。 新一代合成抗菌藥喹諾酮類, 不但對衣原體、支原體有效, 對淋球菌也高度敏感。
(1)氟呱酸200mg, 3/d 共用14d。
(2)氟嗪酸200mg, 2/d共用14d。
(3)環丙氟呱酸250mg, 2/d, 共用14d。
2、磺胺、利福平對衣原體有效, 對支原體無效。
3、慶大黴素、新黴素、多粘菌素對衣原體無效。
4、鏈黴素、壯觀黴素對衣原體無效, 對支原體有效。
5、四環素0.5g, 4/d, 共用7d, 改0.25g, 4/d, 共用14d。
6、強力黴素0.1g, 2/d, 共用7d。
7、紅黴素硬脂酸鹽0.5g, 4/d, 共有7d。
8、紅黴素琥珀酸乙酯0.8g, 4/d, 共用7d。
9、美滿黴素0.2g, 0.1g, 2/d, 共用14d。
(二)中藥治療:
1、膀胱濕熱型:
組成: 生地、木通、滑石、甘草、萆?、黃柏、澤瀉、梔子、路路通。
主證:舌質紅, 舌苔薄黃, 脈滑, 小便短赤而刺痛, 排尿不利, 尿道口紅, 灼熱感, 刺痛, 刺癢, 尿頻、尿急、尿痛、會陰、肛門、下腹部不適。
注意:尿痛劇加“石葦、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伴有小腹痛者加“川楝子、烏藥、白芍”等。
2、膀胱氣滯型:
組成:瞿麥、黃連、大黃、木通、桔梗、元胡、牽牛子、枳殼、羌活、麝幹、腹皮、當歸、肉桂。
主證:舌苔薄而白, 脈沉而弦, 尿痛, 排尿困難, 淋漓不淨, 會陰墜脹, 小腹不適, 附睾及前列腺部位, 間斷性的疼痛。
注意:下腹痛甚者加“烏藥、桔梗、川楝子”,
3、膀胱寒濕型:
組成:山藥、小茴香、當歸、白芍、椒花、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
主證:舌苔薄白, 脈沉而緩, 體質虛弱, 怕冷, 尿頻, 腰痛, 排尿困難, 淋漓不淨, 尿痛、尿急、尿頻已不明顯, 會陰墜脹, 小腹不適等。
注意:食欲差伴胸悶、噁心者加“蒼術、陳皮、半夏”。
4、虛寒型脾、腎氣虛型:
組成:黨參、黃花、白術、甘草、當歸、柴胡、升麻、陳皮、澤瀉、車前子、萆?、烏藥、石菖蒲、益智仁。
主證:舌體胖、舌苔淡白而膩, 脈虛而遲, 附睾及前列腺不適痛, 尿濁遷延, 點滴而出, 白帶餘瀝, 尿微痛, 會陰墜脹加重, 下腹脹痛加重, 腰酸腿困, 四肢無力。
5、虛熱腎陰虛型:
組成:阿膠、滑石、生地、土茯苓、蚤休、銀花、紫花地丁、黃柏、知母、豬苓、肉桂。
主證:舌體裂紋,
注意:疼痛甚者加:赤芍、元胡、桔梗、川楝子;輸精管增粗者加:海浮石、茜草;睾丸硬結者加:桔核、夏枯草、元參、澤蘭、紅花。
6、氣血雙虛型
組成:黨參、黃花、蓮肉、天冬、麥冬、生地、熟地、懷中膝、地骨皮、茯苓、車前子、炙甘草。
主證:舌體胖而少津, 舌薄, 脈細軟遲弱, 尿頻, 淋漓不盡, 外☆禁☆陰灼熱、癢, 白帶多, 異味濃, 下腹墜脹, 腰酸, 面無光澤, 心神不寧, 乏力, 四肢酸痛, 便秘或稀, 而局部症狀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