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濕疹的中醫藥療法

濕疹的內因主要是患者的過敏體質, 與遺傳有關, 可隨年齡、環境而改變。 精神因素(如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等)、內分泌、代謝、胃腸功能障礙、感染病灶等與發病也有關係。 另外外界因素如日光、寒冷、濕熱、乾燥、搔抓、摩擦、化妝品、肥皂、動物皮毛、染料、人造纖維、某些食物(魚蝦、蛋等)均可能誘發或加重濕疹。 治療濕疹, 使用西藥又怕激素影響, 那麼, 為何不試試中藥療法?

中醫藥治療

內治法

中醫根據發病部位和形態的不同, 分別稱為“浸淫瘡”、“濕瘡”、“四彎風”、“旋耳瘡”、“萵瘡”、“繡球風”等。 常分三種證型論治。

①濕熱並盛證:皮損泛發,

潮紅, 瘙癢劇烈, 舌紅, 苔黃膩, 脈弦滑數。 治宜清熱除濕, 方用龍膽瀉肝東加減。

②脾虛濕盛證:皮損色淡紅, 滲出結痂, 四肢多發, 舌胖苔膩, 脈滑。 治宜健脾利濕, 方用除濕胃苓東加減。

③血虛風燥證:皮損反復不愈, 肥厚脫屑, 瘙癢。 治宜養血熄風, 方用四物東加白鮮皮、地膚子、白蒺藜、苦參、鉤藤。

外治法

急性濕疹可用馬齒莧60g、黃柏30g、苦參30g, 煎湯放涼後濕敷患處, 每次30分鐘, 每日2~3次;無滲液者外用三黃洗劑。 亞急性濕疹用青黛散與甘草油調成糊狀, 敷於患處, 或外塗青黛膏、黃連膏。 慢性濕疹可外塗天麻膏、黃連膏。

錢幣狀濕疹

皮損以丘皰疹、滲出結痂為主, 治宜清熱除濕, 方用萆解滲濕湯合二妙散加減;病程日久, 皮損肥厚, 結痂脫屑,

治宜健脾除濕, 方用除濕胃苓東加減。

陰部肛周濕疹

治療以清肝瀉火, 除濕止癢為法, 龍膽瀉肝湯主之。 外用苦參30g、蛇床子30g、艾葉30g、川椒10g、地膚子30g, 水煎外洗。

手部濕疹

可用紫草20g、桃仁20g、當歸20g、苦參30g、威靈仙20g, 水煎, 泡洗, 然後外搽天麻膏, 每日2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