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中的我們為什麼發怒?

一個男人帶著兄妹倆走在我面前, 男孩大約9歲, 女孩大約7歲。 小男孩抬起頭和他爸爸說話, 不知道為什麼卻惹怒了爸爸, 這個男人開始訓斥這個小男孩。 我都能感覺到他的話傷害了這個小男孩, 這讓我心痛不已。

但接下來的一幕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而且遠遠不能接受:當這個父親停止訓斥這個小男孩時, 這個小男孩轉向他的妹妹並打了她。

一想到這個小男孩, 我就意識到, 我自己――以及周圍很多人――也經常這樣做:某人讓我們生氣了, 我們卻遷怒於其他人。

有時候, 我們的行動與這個小男孩如出一轍。

某個經理剛被他的老闆訓斥了, 轉過頭他就將怨氣發洩到手下員工身上。

但更多時候, 遷怒行為不會這麼明顯。 當看到這個小男孩打他妹妹以後, 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我是否也曾遷怒於別人?

審視自己是否有這種行為是比較困難的。 一開始, 我沒有任何收穫。 但是我一直堅持觀察。 我甚至刻意在某幾天少說話, 只是為了檢驗我想說話的欲望, 並且檢查說話欲望的來源。 我是否在和恰當的人談話?

一個讓人尷尬但難以忽略的事實浮出水面:我的言行是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即使對不認識的人也是如此。

試圖引起別人的注意是件很無聊的事。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真的很在意陌生人對我的看法嗎?我究竟想要引起誰的關注?

當我這個問題百思而不得其解時, 我突然找到了答案:我媽媽。

還是個小孩時, 我就像大多數孩子一樣, 想讓媽媽高興。 但是長大成人後, 這個想法就消失了嗎?

我試圖向別人證實我很成功——即使是以自吹自擂的方式——因為在內心深處, 我相信成功會讓母親更愛我。 換句話說, 我試圖通過別人的關注來證明那些對我母親很重要的事情。 事實上, 這樣的想法, 只是我才有嗎?

我知道這種說法有些瘋狂, 但是, 就像前面故事裡的那個小男孩一樣, 我們會因為想轉移對父親的怨氣而去打妹妹, 這樣的舉動不正常, 卻是我們的日常行為。

事實上, 我們不必這樣做, 僅僅認識到這個問題, 就已經大有裨益了。

現在,

我不那麼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我變得平靜, 不再需要那麼多的讚揚, 我的言行舉止更為隨性, 這麼做給我帶來的改變讓人吃驚。

現在, 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迄今為止, 這條改變的路一直出奇的簡單。 當然, 我的改變大業尚未完成, 其實, 迄今為止, 改變之路相當直接。

1、識別事態。

觀察別人是非常簡單的, 但是審視自己則不然。 事實上, 當讀到這篇文章時, 你就已經提高了對自己的認識。 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自己, 就想想, 最近幾天裡你的哪些言行對於面前的言行物件來說其實是不必要或者不恰當的?你的言行所指物件是不是錯誤了?

2、控制衝動。

一旦識破自己的花招, 在你對錯誤的人說出錯誤的話之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說話衝動。

方法之一就是要少說話, 密切關注說話的衝動。 說話的確能緩解這樣的衝動, 但讓人難以發現隱藏這一衝動背後隱藏的動機。 換句話說, 這種沒被滿足的衝動其實內容豐富, 體現了你的不安、渴望和恐懼。 只要這一衝動沒有得到滿足, 不安全感就會越來越強。

如果你對員工生氣, 不要馬上表現出憤怒, 事先想想自己為什麼會生氣。 你感到不滿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因為對你的同事失望, 在你打算不理他之前要考慮一下, 你為什麼對他感到失望。 難道是你的同事很危險?或者他讓你想起了某個離職的同事?

我並不是鼓勵壓抑自己的感覺, 不要假裝不生氣或不失望——壓抑憤怒對緩解憤怒沒有幫助,

並且憤怒還會以其他方式爆發。 相反, 你要問自己生氣或失望的原因。 當然, 答案可能是某員工是個白癡或惡霸。 但是通常, 當你考慮得越深入, 你就會覺得會有更多的人讓你生氣。

這樣的發現意味著自由, 它把你從本能中解放出來, 允許你選擇更好的回應, 從而產生更有效的關係。

今天早上醒來時, 我焦慮不已, 因為我發現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我甚至感覺在開始做事之前就已經落後於他人。 我倍感壓力, 我怎麼讓自己置身於這種情形中呢?這時, 我五歲的兒子丹尼爾走了進來, 我馬上感到不自在, 很想告訴他不要打擾我。

就在這時, 我突然想到了那個對他兒子大吼大叫的男人, 那個被爸爸斥責之後轉而攻擊妹妹的男孩。 我可不想有這樣的惡性循環,事實上,我不是對丹尼爾生氣,我只是自己很煩惱。因此,我深吸一口氣,給了丹尼爾一個微笑。惡性循環中止,我得到了什麼獎勵?可以想像,當然是來自丹尼爾的擁抱、微笑、還有甜蜜的吻。

我可不想有這樣的惡性循環,事實上,我不是對丹尼爾生氣,我只是自己很煩惱。因此,我深吸一口氣,給了丹尼爾一個微笑。惡性循環中止,我得到了什麼獎勵?可以想像,當然是來自丹尼爾的擁抱、微笑、還有甜蜜的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