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有哪些?

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若是能夠將這個問題早一點診斷出來, 那麼我們就能夠早點採取措施治療, 這樣一來便是更加容易康復。 既然如此, 那麼便來瞭解一下其診斷標準吧。

診斷標準

1.血常歸的檢查:血細胞輕中度增高, 嗜酸細胞正常或者增高, 出血量可多貧血, 出凝血時間, 血小板計數, 血塊收縮時間均正常。

2.血沉:多數患者血沉增快。

3.抗O:可增高。

4.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LGA可增高。

5.尿常規:腎臟受累者尿中可出現蛋白, 紅細胞或管型。

6.血尿素氮及基甘:腎功能不全者增高。

7.大便潛血:消化道出血時陽型。

8.毛細血管脆性試驗:約半數患者陽性。

9.腎組織活檢:可確定腎炎病變性質, 對治療和預後的判定有指導意義。

本病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

美國風濕病學會1990年制定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條:

①皮膚紫癜高於皮面, 不伴血小板減少;

②初發年齡≤20歲;

③腸絞痛, 呈彌漫性, 餐後加劇, 或腸缺血, 通常伴血性腹瀉;④組織活檢, 小動脈和小靜脈壁有中性粒細胞浸潤。

符合上述4條中2條或2條以上者可診斷本病。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一書中擬定的國內診斷標準含以下幾點:

①臨床表現:

A.發病前1~3周常有低熱, 咽痛, 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B.以下肢大關節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現對稱分佈, 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樣紫癜為主, 可伴蕁麻疹或水腫,

多形性紅斑。

C.病程中可有出血性腸炎或關節痛, 少數患者腹痛或關節痛可在紫癜出現前2周發生, 常有紫癜腎炎。

②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正常, 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時間正常。

③組織學檢查:受累部位皮膚真皮層的小血管周圍中性粒細胞聚集, 血管壁可有灶性纖維樣壞死, 上皮細胞增生和紅細胞滲出血管外, 免疫螢光檢查顯示血管炎病灶有IgA和C3在真皮層血管壁沉著。

④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如冷球蛋白綜合征, 良性高球蛋白性紫癜, 環形毛細血管擴張性紫癜, 色素沉著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等。

臨床表現符合, 特別是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有可捫及性典型皮疹, 能除外其他類型紫癜者, 可以確定診斷, 鑒別診斷確有困難的則可做病理檢查。

2.診斷評析 美國風濕病學會診斷標準的敏感性為87.1%, 特異性為87.7%, 但每條標準的意義並不相等, 以典型的皮膚紫癜最具敏感性和特異性, 初發年齡次之, 另 外, 所有患者在發病時或輕或重幾乎均有皮膚紫癜, 因此, 若將“符合2條或2條以上可診斷”改為“具備第①條加其他1條或1條以上可診斷”似乎更為合理, 組 織活檢的病理表現並不具特異性, 因而不是診斷所必備的, 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和常規實驗室檢查結果一般可診斷此病, 只有在鑒別診斷確有困難時才考慮做病理檢 查, 另外, 約30%的患者出現腎損害, 但美國風濕病學會的標準中未包括此點, 是其缺憾之處, 張之南主編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一書中擬定的國內診斷標準雖篇幅較長,

但考慮了上述不足, 似乎更合理。

過去常根據主要臨床表現, 將本病分為皮膚型, 腹型, 關節型和腎炎型, 若有2種以上類型合併存在時稱為混合型, 由於某些 臟器的損傷較隱襲, 有時很難排除之, 目前已不再強調分型, 但應清楚, 受累部位和程度不同, 預後也截然不同, 如腎臟受損者預後最差, 因此, 對於病情反復者應 不斷重新評估受累部位和程度。

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知道, 過敏性紫癜在診斷標準上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 但是如果發生了過敏性紫癜的話, 其也是能夠診斷出來的,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提醒大家, 一定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