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我們現在的醫學水準發達了, 但是對於白塞氏病的治療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的, 我們不妨試試一些偏方, 白塞病的病情比較複雜, 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可以根治白塞病的確切的方法, 所以我們下面介紹的治療白塞病的偏方, 只能暫時作為緩解病情的方法, 比如藥物治療, 多種藥物均有效, 但停藥後大多易復發。 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現有症狀, 防治重要臟器損害, 減緩疾病進展。
1、脾腎陰虛、陰陽不調
主證有全身無力、頭暈、耳鳴、腹痛、足跟疼痛、手足心發熱、口乾渴、常有低燒、口舌生瘡、目赤、大便常不成形、女子經量減少、白帶多、有時發生陰部潰瘍或眼症狀,
方藥用黃芪、白術、茯苓、菟絲子、女貞子、沙參、麥門冬、石斛、玄參、生熟地、雞血藤、首烏藤、天仙藤、鉤藤、金蓮花。
2、脾腎陽虛、氣血失和
主證有全身無力、少氣懶言、手足不溫、食欲不振、畏寒、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下肢浮腫、女子帶下清稀、經血不調、下肢可有結節紅斑, 陰部、口腔潰瘍, 舌淡苔白或灰, 脈沉細。 立法為健脾益腎、引火歸元、中和氣血。
方藥用上肉桂、淫羊藿、白術、茯苓、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車前子、赤石脂、丹參、黃柏、黃精、牡丹皮、當歸、補骨脂。
3、脾虛濕盛、濕熱下注或上蒸
主證有頭暈、頭沉、下肢腫脹或有紅斑、胸腹痞滿或脹悶、女子帶下黃而臭、心煩不眠、小便黃赤、大便幹、陰部潰爛、或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方藥用生白術、生枳殼、生薏苡仁、萆薢、滑石、連翹、黃柏、錦燈籠、馬藺子、梔子、苦參、車前子、膽草、茯苓、赤小豆。
4、毒熱內攻
主證有潰瘍反復發作, 時有高燒、淋巴結腫大、皮膚紅斑腫脹、口渴、目赤腫痛、便幹、舌質紅、舌苔微黃或黃膩、脈弦滑或數。 立法為清熱解毒涼血。
方藥用:雙花、連翹、蒲公英、赤芍、茅根、牡丹皮、大青葉、板藍根、全瓜蔞、金蓮花、錦燈籠、馬藺子、黃連、生地、玄參。
外治法:陰部潰瘍外用紫色潰瘍膏;口腔潰瘍外用錫類散、冰硼散。
溫馨提示:白塞氏病在偏方治療的同時, 也要注意飲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