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佝僂病主要有哪些症狀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營養缺乏症, 一般人常稱本病為“缺鈣”, 這是錯誤的, 應是缺乏維生素 D。 嬰幼兒期生長發育旺盛, 骨骼的生長發育迅速, 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失常, 正在生長的骨骺端軟骨板不能正常鈣化、造成骨骼病變。

病 因

當維生素D缺乏時, 即可引起本病, 維生素D缺乏的常見原因是:

1、陽光照射不足 人體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 這是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因此 缺乏室外活動者, 因接觸陽光少而易患本病。

2、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 乳類中含維生素很少,

如單純乳類餵養不另加維生素D製劑或少 曬太陽, 可發生維生素D缺乏。 人乳的鈣磷比例適宜(2:1), 鈣的吸收率較高, 而牛乳的鈣磷比例不當(1.2:1), 鈣的吸收率較低, 因此人乳餵養兒患佝僂病者較牛乳餵養兒少。

3、維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某些嬰幼兒生長發育過快, 維生素D供不應求。

4、疾病或藥物影響 胃腸、肝膽疾病可影響維生素D和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或糖皮質激素可干擾維生素D及鈣的代謝。

症 狀

1、 早期常煩躁不安, 愛哭鬧, 睡不安, 易驚醒, 汗多, 特別是入睡後頭部多汗, 由於汗的 刺激不舒服故頭常在枕頭上摩擦致頭後枕部半圈禿髮。

2、 以後逐漸出現骨骼改變和運動機能發育遲緩,

如前囟門閉合延遲(正常應在1.5歲前閉合), 出牙晚, 可晚 至1歲才出牙, 頭較大呈方形, 助骨下緣外翻, 雞胸、“O”形腿等。 抬頭、坐、立、行等運動機能發育落後。 血鈣、血磷可降低、鹼性磷酸酶增高, 長骨X線照片在疾病活動期均有不同改變。

治 療

1、主要治療是補給維生素D:輕症每日口服5000~10000單位, 重症每日1萬~2萬單位, 連服1個月後, 改用預防量, 每日 400~890單位(相當於濃魚肝油2.5~5滴);對重症或不能口服的患兒可肌肉注射維生素D:

40萬單位, 或維生素D:30萬單位, 2~4周後可重複注射一次, 一般僅需注射1~2次, 注射 後2~3個月內不再口服各種維生素D製劑, 2~3個月後再口服預防量。

注意:需要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D製劑時, 不宜用魚肝油, 而宜用純維生素D製劑, 以防維生素A中毒(魚肝油中含維生素A與D)。

2、 鈣劑:口服或肌注維生素D一般不需要先服鈣劑, 但3個月以內小嬰兒或有過手足搐搦症病史者, 肌注前宜先服鈣劑2~3日, 肌注後再繼續服至2周。

預 防

1、 孕婦及乳母多曬太陽, 多吃含維生素D較多的肝、蛋等。

2、 鼓勵母乳餵養。

3、 小兒常到戶外活動。

4、 自生後2周起口服維生素D預防量(新生兒每日500~1000單位;嬰幼兒每日400~800單位)。 直至2~3歲, 2~3歲後佝僂病已靜止, 無須再用魚肝油預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