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創傷性休克的急救護理方法

臨床資料

創傷性休克傷患10例, 其中男性8例, 女性2例;年齡在13~65歲, 平均年齡39歲。 2例死亡, 8例搶救成功, 搶救成功率80%, 本組以車禍傷為主。

現場緊急處理

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搶救順序應以先處理致命損傷, 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維持心肺腦基本功能, 預防多臟器功能衰竭。 如心跳呼吸驟停, 要立即進行有效的心肺復蘇, 早期除顫, 提供有效呼吸, 維持迴圈功能。

體位安置:對輕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響急救處理的情況下, 協助病人處於舒適臥位, 對於危重患者應予平臥位, 頭偏向一側(懷疑頸椎損傷者除外)。

開放氣道, 加強呼吸道護理:對嚴重創傷的病員窒息、呼吸道阻塞如不迅速解除將是致命的, 此外要給予暢通氣道。 胸部創傷後窒息是現場和轉送途中傷患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 早期緊急人工氣道建立是解除窒息的關鍵一步, 對呼吸心跳驟停、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氣管插管暢通氣道;對頸椎骨折頭不能後仰者, 應行氣管切開術,對無法插管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環甲膜切開穿刺術。

控制出血:在創傷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 因此控制出血是搶救創傷性休克的緊急措施。 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 有活動性出血者用血管鉗夾住出血點或結紮止血, 如以上方法有困難者可上止血帶, 止血帶可使肢體遠端血運完全斷絕,

因此必須記錄使用時間, 每隔30 min松解1次, 每次松帶約3min, 以免肢體壞死, 止血帶累積使用時間不超過4 h。

有骨折者給予簡單而有效的固定, 以減少骨折斷端活動, 防止血管神經進一步損傷和減輕疼痛, 有利於防止休克的發生和加重。 迅速補充血容量是搶救外傷性休克的重要措施, 創傷性休克的病人是創傷與失血並存, 因此, 在初步止血的同時, 應建立靜脈通道。 綜合考慮院前的時間限制, 嚴密觀察病情, 做好邊抗休克邊轉運的準備。

後期觀察護理

嚴密觀察病情, 詳細記錄特護記錄單:

(1) 根據病情15~30min測量生命體征一次, 並記錄在特護單上, 各種搶救措施也詳細記錄。

(2) 觀察意識情況, 休克早期腦迴圈缺氧不明顯, 患者表現為煩躁不安,

休克中、晚期, 因腦組織缺氧, 腦細胞由興奮轉入抑制。 患者表現為意識模糊或昏迷, 應設專人護理, 必要時加床欄。

(3) 觀察微循環的變化, 如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說明休克加重, 患者皮膚粘膜疲點、出血斑或開放性骨折部位滲血不止應考慮D I C的可能, 同時準備好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醉等搶救藥, 並報告醫生。

術前準備:這類病人大部分需要手術才能解除病因, 因此在積極補液抗休克的同時還應迅速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如備血、備皮、更衣、皮試、包紮固定及各種導管的插試, 這些工作要注意在搶救措施執行後方才執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