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故事講到, 一個老農心目中的皇帝生活就是每天能吃上一頓餃子, 這是以他的現實生活為參照想像出來的, 他每天接觸的事情都是山林農事, 每年春節吃餃子就是他的頭等大事, 因此他認為能天天吃上餃子就是皇帝過的生活了, 孰不知, 皇帝的飲食何止餃子, 山珍海味都被他吃得厭倦。
又有一個故事講道, 從前的古董店主在訓練學徒時, 每天都讓他接觸昂貴的珍品, 經常性地研究真品, 會在他的腦子中形成一種“真”的參照, 在看到膺品時他腦子中的參照物自然而然地會告訴他這是假的。
這種參照法也同樣適用于對孩子的教育, 在孩子對世界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時, 你就把最好的音樂、最美的圖畫以及最佳的文章給他欣賞, 他也許完全不懂得這些, 但如果父母長期提供給他的東西都是最好的, 那麼在他的腦中就會很自然地形成一種參照值。 等他長大後, 他對相對低劣的東西就會有自己的見解。
一些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就給他聽貝多芬、讀李白、看齊白石簡直是對牛彈琴, 就隨便讓接觸粗俗的文化, 這樣等孩子長大後, 自然就對流行文化感興趣, 因為他從小接觸得就是流行文化, 腦子形成的文化模式也局限於此, 相反地他會認為經典文化枯燥乏味。
因此, 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不對他實施高品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