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底線一:獨處的小天地
幼兒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 並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 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裡“檢查”一番, 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寶寶底線二:被體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 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 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 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 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 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寶寶底線三:某些丟人的毛病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
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 所以無論是家長, 還是幼稚園教師, 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 更不宜嘲笑、挖苦。
${FDPageBreak}
寶寶底線四: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 幼兒往往更為敏感。 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 自然不利於疾病康復。 即便疾病已痊癒, 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 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寶寶底線五:曾經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
寶寶底線六: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 儘管是“明擺”著的, 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 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 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 也會讓孩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