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借細長的蒂附著於子宮腔內壁的腫塊, 臨床上都可稱為子宮息肉。 因此, 在宮腔內的息肉樣腫塊, 可能是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瘤樣息肉和惡性息肉, 下麵看一下子宮內膜息肉病理診斷。
息肉形成的原因, 可能與炎症、內分泌紊亂, 特別是雌激素水準過高有關。 多數學者認為, 息肉來自未成熟的子宮內膜, 尤其是基底部內膜。
病理表現:大體觀察, 最常見的類型是局限性的內膜腫物突出於子宮腔內, 單個或多發, 灰紅色, 有光澤, 一般體積較小, 平均直徑在0.5~2cm之間。 小的僅有1~2mm直徑,
鏡檢時可見子宮內膜息肉由子宮內膜組成, 表面被覆一層立方上皮或低柱狀上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息肉中間部分形成纖維性縱軸, 其內含有血管。
由於蒂部狹窄, 血液供應減少, 息肉極易變性。 最易發生息肉血管內血栓形成, 因瘀血而變成深紫色, 常在頂端開始發生壞死, 最後可能腐崩而脫落。
息肉惡變的病理診斷標準是:①必須看到整個息肉的形態;②惡變限於息肉內;③息肉周圍的內膜無癌變。
應注意與子宮內膜腺癌呈息肉狀生長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