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腹瀉的發病機制, 在醫學上可以把腹瀉分為滲出性腹瀉、滲透性腹瀉、分泌性腹瀉和動力性腹瀉, 但這幾種類型不是孤立的, 某些腹瀉可同時有幾種機制,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小兒腹瀉的發病機制。
滲出性腹瀉:由於腸道的炎症、潰瘍、腫瘤使病變部位的粘膜、血管等受到損傷, 病變部位的粘液分泌增多, 血管滲透性增加, 使血液中某些成分滲出到腸腔而導致腹瀉。 除了滲出外, 由於炎症和腫瘤的刺激可以導致腸蠕動過快, 病變部位的腸粘膜損傷可導致吸收不良, 這些因素亦可導致腹瀉。
滲透性腹瀉:因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所致腸內容物滲透壓增高, 或口服了某些高滲透壓的藥物如硫酸鎂、甘露醇, 使腸道的水分不能被吸收所致。 滲透性腹瀉的特點為禁食或停藥後腹瀉可以減輕, 大便中含有大量未被消化或吸收的食物。
分泌性腹瀉:由於腸粘膜受到某些細菌毒素、藥物、激素、炎性介質的刺激而導致腸道分泌大量的水和電解質,超過腸道的吸收能力所致的腹瀉。 典型的例子為霍亂、血管活性腸肽瘤。 分泌性腹瀉的特點為大便像水樣, 量多, 可達數升, 禁食後不能減輕腹瀉, 腸粘膜基本正常。
動力性腹瀉:為腸道蠕動加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