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K又叫凝血維生素, 是維生素的一種, 廣泛存在自然界得有K1、K2, K1為黃色油狀物, 熔點-20℃, K2為黃色晶體, 熔點53.5—54.℃, 不溶于水, 能溶於醚等有機溶劑。 丹麥化學家達姆于1929年從動物肝和麻子油中發現並提取。 具有防止新生嬰兒出血疾病、 預防內出血及痔瘡、 減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進血液正常凝固的作用。 綠色蔬菜含量較多。
維生素K作用與功效
1、促進血液凝固, 所以維生素K也稱凝血維生素。
維生素是凝血因數γ-羧化酶的輔酶。 而其它凝血因數7、9、10的合成也依賴於維生素K 。 人體缺少它, 凝血時間延長, 嚴重者會流血不止,
2、維生素K還參與骨骼代謝。
原因是維生素K參與合成BGP(維生素K依賴蛋白質), BGP能調節骨骼中磷酸鈣的合成。 特別對老年人來說, 他們的骨密度和維生素K呈正相關。 經常攝入大量含維生素K的綠色蔬菜的婦女能有效降低骨折的危險性。
3、維生素K在體內的活性形式是2-甲基1, 4萘醌的形式。
1、經常流鼻血者;
2、有嚴重灼傷或外傷者;
3、正服用抗生素者;
4、早產嬰兒;
5、缺乏足夠膽汁吸收脂肪者(需經由注射補充);
6、慢性膽囊炎患者;
7、長期應用抗生素及腸道滅菌藥者;
8、患有胰腺疾病患者、患有膽管疾病及小腸粘膜萎縮或脂肪便患者。
目前每100g綠葉蔬菜可以提供50~800μg的維生素K, 顯然是最好的食物來源。 少量維生素K(1~50μg/100g)也存在於牛奶、乳製品、肉類、蛋類、穀類、水果和其他蔬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