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隱睾症何時治療效果最佳

小兒隱睾症或稱睾丸下降不全, 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體重大於2500克的足月嬰兒發病率3.4%, 未成熟兒達30.3%。

一、小兒隱睾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據推測可能是多種因素產生的後果。

1.解剖結構異常;精索或輸精管過短, 腹膜後纖維粘連, 內環過小等。

2.遺傳傾向可達5.8%, 小兒隱睾症父親發病率1.5~4%, 兄弟中發病率6.2%。

3.青春期前垂體性腺功能紊亂的結果。

總之目前已提出隱睾是綜合症的新觀點。

二、睾丸或陰囊不正常往往是由雙親無意中發現, 或是健康檢查時發現。 出生後即見陰囊一側或雙側發育不良;陰囊空虛、睾丸缺如,

有時陰囊上方腹股溝管局部隆起, 可觸及睾丸, 一般較正常小, 這種情況占75%。 而睾丸滯留在腹膜後或腹腔內占25%, 此種類型用手不能觸及睾丸, 需做B超或CT確定睾丸位置。 B超對直徑2釐米以下睾丸探測不敏感, CT可分辨出1釐米以下睾丸。

一歲前診斷為隱睾, 應暫不進行治療。 因一歲前, 尤其是出生後頭三個月隱睾可能自行下降, 而一歲後發病率僅0.8%。

三、內分泌功能測定及組織學超微結構研究表明治療應在1.5~2歲進行, 3~5歲後年齡越大不育率越高。 據臨床觀察, 如不進行正規治療, 雙側隱睾不育率大於90%, 單側隱睾不育率為50.6%。 而經治療不育率可下降50%。

開始治療應先給予內分泌治療, 其目的:一、可促進睾丸發育, 使已退化受損的細胞功能恢復或改善;二、促進睾丸下降,

對較大兒童未用過激素者, 術後宜補充使用。

目前, 手術治療隱睾為主要手段, 手術方法為睾丸下降固定術, 手術效果良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