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精神狀態。 主要是觀察患兒是否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症狀。 一般輕症腹瀉患兒不致出現這些症狀。 一旦出現這其中的某些症狀, 尤其是早於腹瀉或腹瀉初起的症狀, 應及時就醫。
觀察體溫。 在腹瀉病例中, 由於飲食不慎由細菌、病毒而引起的腹瀉最為多見, 稱為“感染性腹瀉”, 占腹瀉病例的85%左右, 且容易出現體溫反應。 嬰幼兒機體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弱, 一旦發病都容易從體溫變化上反映出來。
患兒腹瀉時, 尤其是早於腹瀉出現的高燒(39℃以上), 應特別重視, 這是細菌互素中毒的症狀表現,
觀察大便形狀與次數。 患兒腹瀉一般常見的是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黃綠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 每天患兒腹瀉5次左右, 大便量不多, 無明顯的脫水現象。
患兒腹瀉時, 如果便中帶有血絲或出現血水樣便、膿樣便, 每次便量較少, 坐便盆不願起來(像成人腹瀉時的下墜感), 就有可能是痢疾, 或是空腸彎麴菌腹瀉或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 應立即就醫。
若患兒腹瀉次數多, 排便量大, 失水多, 就可能出現脫水症狀, 此時應及時輸液, 防止患兒酸中毒。
在觀察中發現患兒病情有變化, 應及時就醫, 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患腹瀉的乳兒可照樣餵奶, 已斷奶的嬰兒給以稀飯的營養飯食, 不必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