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有宮頸癌靶向藥嗎

近十年來, 靶向治療的科研和臨床似乎已經超越了所有腫瘤研究的風頭, 學術推廣和商業行銷一浪高過一浪, 推出新藥的速度和臨床運用的數量史無前例的高漲。 專家提醒:此類藥物也有明確的治療適應症, 也可存在耐藥性和毒副作用等問題, 莫將其當作救命“神藥”盲目濫用, 以免最後落得“人財兩空”。

靶向藥物也有耐藥性

“臨床上不少使用靶向藥物的患者服用一段時間後失效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 “其實, 大多數藥物都會產生耐藥性, 包括靶向藥物在內。 ”專家解釋稱, 分子靶向藥物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最後使其死亡來達到治療目的的。 各種特定的分子靶向藥物是針對某種癌細胞的某一個蛋白、某一個分子起作用的, 只能抑制腫瘤生長的一條通路而已。 當一條通路受到抑制時, 腫瘤細胞會不斷自尋“生路”, 選擇其他通路合成自身生長所需要的物質, 久而久之可使分子靶向藥物失去作用, 即產生耐藥性。 例如, 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TLI抑制劑的中位有效期是9~13個月, 基本上每個病人遲早都會出現耐藥。

另一個常見的困惑是:為什麼患同一種病, 服用同樣一種藥, 有的人有效, 有的人卻無效?對此, 專家表示, 對於特定的靶向藥物, 使用前應做相關的基因檢測, 弄清楚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上是否有符合相關靶向藥物“打擊”的位點。

有了“敏感”的靶點, 藥物才能起效。 另外, 靶向藥物在腫瘤的治療中是前進了一步, 但仍然有許多未知的因素制約著它的發展, 因此, 即使起效後也可能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而失效。

“客觀來講, 這類藥物對適用的人群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但並非像某些誇大宣傳所吹噓的那樣安全有效。 ”專家稱靶向藥物的濫用不僅已經影響了癌症病人的規範治療和基本治療, 還會拉低分子靶向藥物本身的療效, 並增加其副作用。 他就診治過因為靶向治療藥物造成的肺纖維化和心功能衰竭等嚴重副作用的病人, 皮疹、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發生率也並不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