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腹瀉綜合征。 要想及早治癒寶寶的腹瀉, 就要先找出病因以對症下藥。 那麼, 小兒腹瀉藥做哪些輔助檢查呢?有些小兒腹瀉來勢洶洶, 一不小心甚至會危及寶寶生命, 那我們又該如何判斷腹瀉患兒中的重症病例呢?
小兒腹瀉的輔助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常規化驗血常規和生化檢查可瞭解有無貧血、白細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 新鮮糞便檢查是診斷急、慢性腹瀉病因的最重要步驟, 可發現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 隱血試驗可檢出不顯性出血。
2、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1)糞脂測定:糞塗片用蘇丹Ⅲ染色在鏡下觀察脂肪滴是最簡單的定性檢查方法, 糞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為陽性。
(2)D-木糖吸收試驗:陽性者反映空腸疾病或小腸細菌過長引起的吸收不良。 在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僅累及回腸的疾病, 木糖試驗正常。
(3)維生素B12吸收試驗在回腸功能不良或切除過多、腸內細菌過長以及惡性貧血時, 維生素B12尿排泄量低於正常。
(4)胰功能試驗:功能異常時表明小腸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
(5)呼氣試驗:
①14C-甘氨酸呼氣試驗:在回腸功能不良或切除過多腸內細菌過長時,
②氫呼氣試驗:在診斷乳糖或其他雙糖吸收不良, 小腸內細菌過長, 或小腸傳遞過速有價值。
(二)影像診斷
1、X線檢查X線鋇餐、鋇灌腸檢查和腹部平片可顯示胃腸道病變、運動功能狀態、膽石、胰腺或淋巴結鈣化。 選擇性血管造影和CT對診斷消化系統腫瘤尤有價值。
2、內鏡檢查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和活組織檢查的操作簡便, 對相應腸段的癌腫有早期診斷價值。 纖維結腸鏡檢查和活檢可觀察並診斷全結腸和末端回腸的病變。 小腸鏡的操作不易, 可觀察十二指腸和空腸近段病變並作活檢。 懷疑膽道和胰腺病變時, ERCP有重要價值。
3、B型超聲掃描為無創性和無放射性檢查方法, 應優先採用。
4、小腸粘膜活組織檢查對彌漫性小腸粘膜病變,
如何鑒別腹瀉患兒中的重症病例?
對一些起病初期或病情來勢兇猛的患兒, 如何在早期進行判斷, 並及時給予救治或轉診非常重要。
隨著現在父母們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 對小兒關注度越來越高, 一旦發現小兒有異常表現, 會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腹瀉早期患兒, 若主要表現為大量水樣便, 或其他消化道伴隨症狀明顯(如嘔吐劇烈、腹痛明顯、腹脹等), 抑或是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如高熱不退, 精神萎靡或嗜睡、反應欠佳等), 要高度重視, 及時處理或轉診至上級醫院進一步救治。
起病即表現為高熱不退、精神萎靡或驚厥、嗜睡等症狀, 而尚無消化道症狀出現的患兒, 要警惕中毒性菌痢的可能。
若患兒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改善後, 又出現進食後嘔吐反復, 伴陣發性哭鬧或腹痛主訴, 要警惕腸套疊發生的可能, 須及時行腹部B超檢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