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急性期膝關節有明顯疼痛, 腫脹和積液, 關節屈伸活動障礙, 急性期過後, 腫脹和積液可自行消退, 但活動時關節仍有疼痛, 尤以上下樓、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動作時疼痛更明顯, 嚴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礙, 部分病人有“交鎖”現象, 或在膝關節屈伸時有彈響。 那麼, 半月板損傷分哪些症狀呢?
1.壓痛部位 壓痛的部位一般即為病變的部位, 對半月板損傷的診斷及確定其損傷部位均有重要意義。 檢查時將膝置於半屈曲位, 在膝關節內側和外側間隙, 沿脛骨髁的上緣, 用拇指由前往後逐點按壓,
2.麥氏試驗 患者仰臥, 檢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 另一手扶住膝部將髖與膝儘量屈曲, 然後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內旋、或內收、內旋、或內收、外旋, 逐漸伸直。 出現疼痛或響聲即為陽性, 根據疼痛和響聲部位確定損傷的部位。
3.強力過伸或過屈試驗 將膝關節強力被動過伸或過屈, 如半月板前部損傷, 過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後部損傷, 過屈可引起疼痛。
4.側壓試驗 膝伸直位, 強力被動內收或外展膝部, 如有半月板損傷, 患側關節間隙處因受擠壓引起疼痛。
5.單腿下蹲試驗 用單腿持重從站立位逐漸下蹲,
6.重力試驗 病人取側臥位, 抬起下肢作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 患側關節間隙向下時, 因損傷的半月板受擠壓而引起疼痛;反之, 患側關節間隙向上時, 則無疼痛。
7.研磨試驗 病人取俯臥位, 膝關節屈曲, 檢查者雙手握住踝部將小腿下壓同時作內外旋活動, 損傷的半月板因受擠壓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 如將小腿向上提再作內外旋活動, 則無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