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僅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症狀, 也是中醫學的一個病, 張仲景《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有不少條文辨治咳嗽, 如果辨證準確, 用活經方, 不僅見效快, 而且療效非常好。
病案一:唐某, 男, 80歲。 咳嗽、咳痰、喘息伴大汗1月余, 加重1周。 2009年11月19日初診。 有慢阻肺, 肺心病史, 寒冷季節時經常犯病。 1月前, 因受感冒發病, 頻頻咳嗽、咳痰, 伴胸悶喘息, 去某醫院診為慢阻肺, 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 住院輸液12天, 用過甲強龍針劑, 出院後不久, 又發咳、痰、喘, 動輒加重。 1周前, 天氣驟寒, 諸症加重, 咳劇時伴全身大汗, 非常痛苦, 求治。 診見:精神萎頓,
按:患者年高久病, 素體虛弱, 複感風寒之邪而引動宿疾, 表證未解, 邪又入于少陰、太陰, 既有營衛不和, 又有陽虛寒盛, 痰飲內阻, 乃新感與宿疾兼見之證, 宜表裡同治, 但重在溫陽治本, 故以桂枝加附子湯扶陽解表, 一則溫經祛風寒之邪, 二則複陽固衛表止汗。 合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以桂枝解肌祛風寒, 調和營衛, 以厚樸杏子通降氣機, 平喘止咳。 合以半夏厚朴湯並將蘇葉易蘇子, 意在加強化痰飲而止咳, 降逆氣而平喘之力。 肉桂溫腎助陽, 《本草綱目》引《別錄》謂其“利肝肺氣, 心腹寒熱,
病案二:黃某, 女, 68歲。 咳嗽、咳痰半月餘。 2009年11月26日初診。 有慢性支氣管炎史, 經常發病。 半月前, 因感冒而誘發, 發熱, 咳嗽, 咳痰, 曾輸液5天, 加用過地塞米松針劑, 發熱退, 但咳嗽, 咳痰逐日加重, 入夜更甚, 特別是淩晨4點左右, 咳嗽頻劇, 常咳至上氣不接下氣。 去某醫院診為慢性支氣管炎伴肺部感染, 多方治療效不明顯, 求治。 診見:精神差, 乏力, 面色晦暗虛浮, 陣發性劇咳, 咳白色清稀痰, 咳劇時喘促氣短, 畏冷, 無口苦、口幹、口渴, 無汗, 納差, 眠差, 二便可, 舌淡嫩, 舌體胖大, 舌苔白膩水滑,
按:患者咳嗽入夜加重, 顯系陽虛寒盛之證, 白晝為陽, 入夜屬陰, 素體本虛寒, 又用激素傷陽, 太陰陽虛則飲停, 少陰陽虛則寒盛, 陽不勝其陰, 故入夜加重, 而淩晨之時陽氣未振, 陰寒較盛, 故咳嗽尤甚, 此乃太陽表寒未解, 太陰、少陰陽虛飲停之證。 一診方予麻黃細辛附子湯, 扶陽解表, 溫化痰飲, 筆者體會,
體會:上述兩案或因喘息, 或因發熱, 都用過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 甲強龍), 濫用激素, 最易耗傷人體元陽, 引邪入裡, 腎陽虧損常可致使水不歸壑, 泛為痰飲, 沖肺而咳。 所以辨治此類咳嗽必須重視扶陽治本, “益火之源, 以消陰翳”。
病案一方中附子與半夏合用並不會產生相反作用,因附子不是烏頭,只是烏頭塊根上所附生的子根,可據證與半夏在複方中合用,《金匱要略》中的“附子粳米湯”即是附子與半夏同用的範例。實踐證明,對於外寒內飲而陽虛寒飲較重者,小青龍東加附子療效的確很好。
病案二的細辛量用至12g,已突破前人所謂“細辛不過錢”之線,實際上,“細辛不過錢”主要指用散劑,《本草綱目》有細辛“若單用藥末,不可過一錢”之說,而入煎劑則沒有此限,可據證而適當加量,《傷寒論》中小青龍湯細辛用三兩,量就較大,且與麻黃、芍藥、乾薑、炙甘草、桂枝等量,可見,張仲景用藥並未認為細辛過錢有毒。筆者臨證體會,細辛一味,按《傷寒論》用法,辨證應用,以複方入藥,煎湯使用,用量稍大一些,也是非常安全的。
病案一方中附子與半夏合用並不會產生相反作用,因附子不是烏頭,只是烏頭塊根上所附生的子根,可據證與半夏在複方中合用,《金匱要略》中的“附子粳米湯”即是附子與半夏同用的範例。實踐證明,對於外寒內飲而陽虛寒飲較重者,小青龍東加附子療效的確很好。
病案二的細辛量用至12g,已突破前人所謂“細辛不過錢”之線,實際上,“細辛不過錢”主要指用散劑,《本草綱目》有細辛“若單用藥末,不可過一錢”之說,而入煎劑則沒有此限,可據證而適當加量,《傷寒論》中小青龍湯細辛用三兩,量就較大,且與麻黃、芍藥、乾薑、炙甘草、桂枝等量,可見,張仲景用藥並未認為細辛過錢有毒。筆者臨證體會,細辛一味,按《傷寒論》用法,辨證應用,以複方入藥,煎湯使用,用量稍大一些,也是非常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