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輔助治療
(1)肝火犯胃, 血熱妄行
主證:吐血如注, 血色鮮紅或紫黯, 口苦口于, 心煩易怒, 脅腹刺痛, 或見腹部包塊,
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舌質紅綠, 脈弦數。
治法:清瀉肝胃, 涼血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東加減。
常用藥物:龍膽草、澤瀉。 本通。 生地、黃岑、桅子、車前子、柴胡、當歸。 並酌加白茅根、藕節、旱蓮草、茜草、地榆、大小薊、丹皮等涼血止血藥物。
(2)肝腎陰虛, 內熱熾盛
主證:面色晦黯, 兩顴潮紅, 手足心熱, 身熱夜甚, 煩躁不安, 寐少夢多, 嘔血纏綿, 血色黯紅, 大便色黑, 小便短赤, 舌質紅線, 苔少或無苔,
治法:滋陰降火, 凝絡止血。
方藥:茜跟散加減。
常用藥物:西草根、側柏葉、仙鶴草、紫草、黃年、生地、玄參、丹皮、赤芍、阿膠、龜甲、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石料、天門冬、麥冬等。
(3)氣虛血溢
主證:嘔血纏綿, 時輕時重, 血色淡紅, 大便色黑, 或呈柏油狀, 面色蒼白, 神疲乏力, 脅腹包塊, 固定刺痛, 皮下瘀斑, 舌質淡嫩, 脈細澀或微弱欲絕。
治法:益氣攝血。
方藥:歸脾東加減。
常用藥物:黨參、黃芪、白術、茯苓、木香、龍眼、酸棗仁、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 大棗。 可酌加白及、仙鶴草、烏賊骨、炮薑炭等以溫經固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