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型銀屑病
為臨床最多見的一型。 皮損初期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 粟粒至綠豆大小, 以後可逐漸擴大融合成紅色斑片, 境界清楚, 基底浸潤明顯, 皮損表面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 易刮除。 去除表面鱗屑可見一層淡紅色發亮薄膜, 再刮除薄膜, 出現篩狀小出血點, 稱為“點狀出血現象”。 白色鱗屑、發亮薄膜和點狀出血是本病的臨床特徵。
尋常型銀屑病的皮損表現形式:點滴狀銀屑病:表現為粟粒至綠豆大小丘疹, 呈點滴狀散佈全身。
錢幣狀銀屑病:損害較大, 呈圓形斑片狀。
地圖狀銀屑病:損害不斷擴大, 相互融合呈大片不規則狀。
脂溢性皮炎樣銀屑病:損害多見於頭皮、眉和耳部, 並具有脂溢性皮炎和銀屑病的臨床表現。
蠣殼狀銀屑病:皮損鱗屑乾燥增厚, 呈汙褐色, 重疊堆積, 形如蠣殼。
慢性肥厚性銀屑病:皮損反復發作, 呈肥厚似皮革狀或苔蘚樣改變, 多發生於脛前或尾骶、肘部。
疣狀銀屑病:因反復劇烈搔抓, 皮損表面呈扁平贅疣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