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肌張力不全型腦癱危害

肌張力不全型腦癱多見於幼兒, 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 不能站立行走, 頭頸不能抬起, 運動障礙明顯, 關節活動幅度過大, 常伴有失語及智慧低下, 因此, 腦癱患兒早診、早治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肌張力不全型腦癱危害還有哪些呢?

1、智力低下:據報導, 約有2/3以上患兒智力落後, 其中患兒有輕度至中度智力低下, 還有一部分為重度智力低下。 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腦癱者智力常更差, 手足徐動型患兒智力嚴重低下者極少。

2、視力障礙:約半數以上患兒伴視力障礙, 最常見者為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

如近視、弱視等, 少數有眼震, 偶爾為全盲, 偏癱患兒可有同側偏盲。 視覺缺陷可影響眼-手協調功能。

3、聽力障礙:部分患兒聽力減退甚至全聾, 以新生兒患高膽紅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動型患兒最為常見。 多數對高音訊的聽力喪失, 需做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測定才能被察覺。

4、其他感覺和認知異常:腦癱患兒常有觸覺、位置覺、實體覺、兩點辨別覺缺失。 患兒往往缺乏正確的視覺空間和立體感覺, 其認知功能缺陷較為突出。 因而, 在康復醫療訓練中, 對學習新的運動技巧和學習各種知識和活動, 常常會發生某些困難。

5、語言障礙:腦癱患兒的語言缺陷與出生前後大腦受損和受損後繼發大腦發育遲緩密切相關, 也可因聽力缺陷等因素引起。

據報導, 大部分患兒有不同程度語言障礙。 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困難、構音不清, 不能正確表達, 有的患兒完全失語。 手足徐動型和共濟失調型患兒常伴語言障礙, 痙攣型四肢癱、雙側癱患兒也常伴語言障礙。

6、癲癇發作: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合併癲癇的發生率文獻報導差異甚大, 少數患兒在不同年齡階段出現癲癇發作, 以痙攣型四肢癱、偏癱、單肢癱和伴有智慧低下者更為多見, 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患兒則很少見。

7、口面、牙功能障礙:有些腦癱患兒吸吮無力, 吞咽、咀嚼困難, 口唇閉合不佳, 經常流涎, 有些患齲齒或牙齒發育不全, 這些症狀以手足徐動型患兒最為多見。

8、情緒、行為障礙:大多數腦癱患兒有情緒或行為異常,

此與大腦功能受損有關。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 大腦的邊緣系統受損時, 可引起患兒情緒異常。 患兒表現為好哭、任性、固執、孤僻、脾氣古怪、情感脆弱、易於激動, 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緒不穩定等。 這些症狀以手足徐動型患兒較為常見。 此外, 多數腦癱患兒表現有活動過多, 注意力分散, 行為散亂等。 患兒偶爾有用手猛擊頭部、下頜等自身傷害的“強迫”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