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技術廣泛地應用與大腸癌的早期診斷中, 臨床上常用的技術有如下5種。
放大結腸鏡
放大結腸鏡可根據隱窩形態變化可以辨別病變的性質, 一般均在黏膜染色下進行。 有臨床工作者曾將物像放大100倍, 並對923顆息肉進行了鑒別, 將隱窩口的形態與組織學對照, 隱窩開口有A型(中圓型), B型(海星狀), C型(橢圓型)、D型(小圓型), E型(腦回型)、F型(不定型)6種型, 最後得出A、B型隱窩代表非腫瘤性息肉, C、D、E、F代表腫瘤性息肉。
內鏡色素染色技術
結腸黏膜常用靛胭脂或美藍染色, 對結腸炎性病變診斷很的價值, 有利於發現小的息肉,
螢光分析法
通過光譜分析可以對體內病灶、體外標本和切片做出診斷, 但是在診斷大腸癌及其癌前病變尚乏統一的量化指標, 因此在診斷大腸癌方面還有一定的困難。
模擬結腸鏡
也稱CT重建結腸鏡影像(CTC)或CT結腸鏡等, 是一種特殊的CT影像、無創、易被患者接受, 可在探查息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但是該技術腸道準備要求嚴格, 腸道殘留糞便及液體易造成假陽性的出現干擾。
超聲內鏡檢查
內鏡超聲用於大腸癌Dukes或T、N分期,
其中直腸癌的診斷率較高,
T分期的準確率為80%~90%,
N分期為59%~70%。
但由於超聲內鏡的硬性部分很難通過結腸的彎曲,
對結腸其他部位的分期診斷準確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