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高致殘性疾病, 高達6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功能喪失。 疾病的不斷進展和高致殘率導致許多患者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不足。 隨著醫學界對疾病認知的深入, 生物製劑成功研發並推向市場, 強直性脊柱炎的醫治窘境得以逐漸改觀, 達標預期有章可循。

骨科專家指出,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 嚴重者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 慢性疼痛和僵硬限制患者的能力, 即使簡單如洗臉、刷牙都難以自理。 這種疾病對身體的侵蝕不是一夜之間發展到殘疾的,

控制疾病進展是治療的關鍵。 既往認為關節不腫不痛, 血沉下降, 血清C反應蛋白下降, 就算好轉, 對病變組織的改善和關節功能的保護認識不足, 故而, 2010年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發表《強直性脊柱炎診斷及治療指南》, 推出了治療目標, 旨在讓醫生與患者對康復達標心中有數。

2011年發表的《強直性脊柱炎的目標治療》進一步提出, 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最滿意治療應包括結合患者個體的實際情況, 在充分評價其臨床表現、疾病活動度、預後、社會經濟狀況、對治療的期望值等因素後, 制訂綜合治療方案, 盡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臨床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 每1-3個月隨訪瞭解疾病控制情況,

同時適當調整治療方案, 真正達到治療疾病的目標。

骨科專家介紹, 腫瘤壞死因數(TNF)是強直性脊柱炎已確認的關鍵致病因數。 全人源化可溶性TNF受體抑制劑是直接作用於TNF的新型生物製劑, 從根本上阻斷疾病進展, 保護關節功能, 使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手術的目的是用人工關節置換出現骨破壞併發症的關節, 並不能扭轉或遏制疾病進展。 至於長期控制病情的維持治療, 生物製劑仍然是一柄利器。 生物製劑的適用人群需經過嚴格篩選, 結核病、活動性肝炎患者禁用。 強直性脊柱炎如若能做到早期發現和規範治療, 從總的衛生經濟學角度還是劃得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