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嬰兒寶寶頭頸無力非缺鈣 或是腦癱

麗珠今年40歲了, 已有兩個聰明伶俐的女兒, 丈夫陳先生經營生意, 生活在當地百戶人家中算得上小康。 去年麗珠又懷孕了, 望子心切的她, 總想再“博”個兒子, 於是與丈夫商量後決定躲到鄉下娘家把孩子生下來。 好不容易捱過10個月, 麗珠生產了, 果真是個大胖兒子, 全家喜出望外, 高興萬分。 然而, 寶寶出生後第三天就被發現皮膚有點發黃, 當時他們夫婦倆也沒太在意。 幾天後, 寶寶開始出現滴水不進, 臍部發紅, 並有膿液滲出, 黃疸也越來越深, 麗珠夫婦才急起來, 忙抱著寶寶去當地衛生院就診。 住院滴了幾天針,

寶寶的黃疸漸漸好轉, 夫婦倆就領他回家了。

寶寶四個月了, 在全家的精心照料下長得白白胖胖的, 可是慢慢地, 有經驗的媽媽卻發現寶寶的頭頸似乎總是軟弱無力, 搖晃不定的樣子, 對他講話也不會“咿呀”作答, 亦從不大聲發笑。 鄰居說寶寶可能缺鈣。 於是, 麗珠就天天給孩子補鈣。 轉眼10個月過去了, 但寶寶仍不會坐。 又聽說要補充魚肝油才有效。 從此, 鈣片、魚肝油天天不間斷, 可是到寶寶1歲多了, 仍不見多大進步。 比比周圍同齡的小孩子, 想想兩個女兒小時候活潑可愛的模樣兒, 1歲就會行走, 會喃喃地叫爸媽……麗珠越想越不對勁。 第二天一大早, 夫婦倆就帶上兒子來到我的診室。 我一邊仔細體檢, 一邊詢問孩子的病史。

我發現寶寶常無意識地傻笑, 頭後仰, 四肢肌張力明顯增高, 腱反射亢進……種種跡象均提示“腦性癱瘓”的診斷。 陳先生一聽急了, 常識告訴他“腦癱”可不是小事,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 是指小兒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 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 其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 是造成運動功能傷殘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於肌肉接受腦組織的不正常指令, 使肌肉變得僵硬或鬆軟, 不能完成正常小兒應有的隨意運動, 但患兒的肌肉本身並沒有癱瘓, 實際上其病變在腦, 故稱之為腦癱。

引起腦癱的原因較為複雜, 直接致病原因是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 危險因素可分為以下幾種:屹胎兒期(產前)因素。

包括胎兒期前的遺傳因素和胎兒期的胎兒因素, 如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腦畸形、胎盤功能不良、宮內感染、孕婦受到物理化學損傷等。 億出生時(產時)因素, 如出生窒息、產傷等。 役新生兒期因素, 如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合併症、新生兒腦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外傷等。 臆未知因素。 麗珠的寶寶患上腦癱, 可能與鄉下接生條件差, 導致寶寶臍部感染, 繼而引發核黃疸有關。 即新生兒患早期高膽紅素血症, 游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細胞引起損傷。

腦癱的臨床類型可分為:屹痙攣型;億手足徐動型;役強直型;臆共濟失調型;逸肌張力低下型;肄震顫型;疫混合型;亦無法分類型。 其中痙攣型發病率最高,

約占腦癱患兒的60%~80%, 其次為手足徐動型, 約占20%。

腦癱的表現多種多樣, 由於類型、受損部位、年齡階段的不同而表現各異, 其主要表現為:

1.運動發育落後, 主動運動減少。 腦癱患兒的運動能力低於同齡正常兒童, 運動自控能力差。 輕者只是手、腳顯得不靈活或笨拙。 嚴重的則不能抬頭、翻身、坐、站、走, 四肢運動發育落後或脫漏, 自主運動困難, 動作僵硬、不協調、不對稱, 出現異常運動模式和不自主運動等。

2.肌張力異常。 痙攣型腦癱的肌張力逐漸增高。 手足徐動型腦癱在1歲內往往無肌張力增高, 但隨著年齡增長肌張力逐漸增高, 表現為齒輪狀或鉛管狀肌張力增高。 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則往往是其他類型腦癱在某一年齡階段的一種過渡形式。

3.姿勢異常。 腦癱患兒異常姿勢多種多樣, 與肌張力異常及原始反射延遲消失有關。 如痙攣型腦癱, 由於屈肌張力增高, 表現為肩關節內收、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 手指屈曲呈緊握拳狀。 下肢大腿外展困難、髖關節內旋、踝關節蹠屈, 站立時足尖著地, 行走時足跟著地而呈踮足狀, 由於大腿內收肌緊張行走時呈剪刀樣步態。

4.反射異常。 腦癱患兒神經反射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遲消失, 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 痙攣型患兒深反射活躍或亢進。

另一方面, 腦癱患兒常併發其他一些異常情況, 如智力低下, 視力、聽力、語言、情緒、行為障礙以及癲癇發作等。

我們知道, 嬰幼兒各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 若腦癱一旦形成, 卻不能及時發現、及早干預, 隨著患兒神經系統的成熟和新運動技能的出現,運動障礙會逐漸變得明顯。幾年後,由於神經肌肉調節障礙引起的定型的、全體的、強制的異常姿勢運動模式經長時間持續,就會導致肌肉骨骼系統繼發變形及攣縮。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間惡性循環,患兒病情逐步惡化,勢必造成永久性損害。因此,早期發現腦癱患兒的運動異常,並儘早加以糾正,十分重要。

然而,在臨床實際中,我們發現不少腦癱患兒的早期症狀並非如上述的那麼明顯,特別是新生兒期,他們可能只表現為出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吸吮後疲勞無力、拒乳,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頭頸無力,頭偏向一側等不典型症狀。許多不明就裡的家長往往可能像麗珠一樣,只是單純地認為是寶寶缺鈣,於是拼命地給孩子補鈣、吃魚肝油,結果收效甚微,有時甚至延誤了病情。

那麼如何能早期發現腦癱呢?首先家長必須瞭解小兒正常生長發育的規律。新生兒期小兒的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神經傳導通路及神經纖維髓鞘還沒完全形成,因此,小兒的運動表現為無規律性,且不協調。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皮層功能日趨健全,條件反射日益增多,嬰幼兒逐漸掌握新的運動技巧。

嬰幼兒運動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

1.由上到下。先抬頭、後抬胸,再會坐、立、行。

2.由遠到近:先伸臂,再雙手握物,而後手指取物。

3.由粗到細。從全掌取物到手指拾物。

4.由不協調到協調,由泛化到集中。如3~4個月的嬰兒看到玩具時,手足亂動,5個月後能一把抓住。

5.由簡單到複雜。先畫直線,後畫圓及圖形。

故有歌訣歸納曰,“三拾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瞭解小兒的正常發育規律,如小兒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就應警惕腦癱的可能:屹有引起腦癱的危險因素;億在上述年齡階段不能達到正常小兒運動發育水準;役姿勢、步態異常;臆肌張力異常,腱反射亢進;逸原始反射(如擁抱反射等)持續存在。

細心的媽媽,不妨多一個心眼。

編輯推薦:

腦癱兒康復治療 心理輔導更關鍵

腦癱會影響孩子一生 怎樣預防先天性腦癱

早產兒腦損傷診療可減低腦癱發生率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隨著患兒神經系統的成熟和新運動技能的出現,運動障礙會逐漸變得明顯。幾年後,由於神經肌肉調節障礙引起的定型的、全體的、強制的異常姿勢運動模式經長時間持續,就會導致肌肉骨骼系統繼發變形及攣縮。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間惡性循環,患兒病情逐步惡化,勢必造成永久性損害。因此,早期發現腦癱患兒的運動異常,並儘早加以糾正,十分重要。

然而,在臨床實際中,我們發現不少腦癱患兒的早期症狀並非如上述的那麼明顯,特別是新生兒期,他們可能只表現為出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吸吮後疲勞無力、拒乳,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頭頸無力,頭偏向一側等不典型症狀。許多不明就裡的家長往往可能像麗珠一樣,只是單純地認為是寶寶缺鈣,於是拼命地給孩子補鈣、吃魚肝油,結果收效甚微,有時甚至延誤了病情。

那麼如何能早期發現腦癱呢?首先家長必須瞭解小兒正常生長發育的規律。新生兒期小兒的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神經傳導通路及神經纖維髓鞘還沒完全形成,因此,小兒的運動表現為無規律性,且不協調。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皮層功能日趨健全,條件反射日益增多,嬰幼兒逐漸掌握新的運動技巧。

嬰幼兒運動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

1.由上到下。先抬頭、後抬胸,再會坐、立、行。

2.由遠到近:先伸臂,再雙手握物,而後手指取物。

3.由粗到細。從全掌取物到手指拾物。

4.由不協調到協調,由泛化到集中。如3~4個月的嬰兒看到玩具時,手足亂動,5個月後能一把抓住。

5.由簡單到複雜。先畫直線,後畫圓及圖形。

故有歌訣歸納曰,“三拾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瞭解小兒的正常發育規律,如小兒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就應警惕腦癱的可能:屹有引起腦癱的危險因素;億在上述年齡階段不能達到正常小兒運動發育水準;役姿勢、步態異常;臆肌張力異常,腱反射亢進;逸原始反射(如擁抱反射等)持續存在。

細心的媽媽,不妨多一個心眼。

編輯推薦:

腦癱兒康復治療 心理輔導更關鍵

腦癱會影響孩子一生 怎樣預防先天性腦癱

早產兒腦損傷診療可減低腦癱發生率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