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是“拖拉機”嗎?

工作清單中, 越是重要的工作越是擺在最後幹。

每次開工前, 至少要花半個小時做打掃衛生、泡咖啡之類的準備工作。

工作時, MSN彈出對話視窗, 馬上放下工作回復。

如果你條條都能對上號。 很遺憾, 你患上了拖延症。

拖延就像蒲公英。 你把它拔掉, 以為它不會再長出來了, 但是實際上它的根埋藏得很深, 很快又長出來了。

有人說, 拖延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 有人說, 這是一個道德問題。 但心理學家說, 這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 全世界超過10億人正在受此困擾。

又在最後一刻完成了工作

早上九點, 蓬頭垢面的Selina沖進主任辦公室,

將一疊帶著熱度的文稿整整齊齊地放在主任辦公桌上。

“終於趕在最後一刻完成了工作。 ”Selina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拿起筆, 她在桌上的記事本上寫下, “下次堅決不拖拉”, 末了, 還不忘狠狠地加上三個感嘆號。 一抬眼, 她猛然發現, 上周的同一天, 她曾寫下過同樣的誓言。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 她意識到, 自己已經掉入了一個可怕的怪圈。

接到任務第一天, Selina自信滿滿, 對自己說, 這一次要早點動手, 有條不紊地完成。

第二天, Selina開始感覺到焦慮, 敦促自己得馬上開始工作。

第三天, 事情還沒頭緒, Selina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這時, 朋友約她打網球。 猶豫片刻, 她答應了, “運動一下或許能幫我找到靈感。 ”球場上,

她連連輸球, 因為她的心裡一直記掛著兩天后要交的文稿。

第四天, 已經沒有時間可以耽擱了。 這一天, Selina將自己關在房間裡, 瘋狂上網搜集資料。 這中間, 她看完了所有朋友的博客, 逛了三個論壇。

第五天, 明天便是交稿的deadline(最後期限)。 Selina清醒地意識到, 不動手不行了。 動手之前, 她做了很多準備動作:徹底整理書桌, 洗頭加洗澡, 抹了一遍爽膚水、兩遍潤膚露, 耳後擦點香水振奮精神, 泡上一壺玫瑰茶。 打開word文檔之後, 為了有精力決戰到天明, 她決定還是先小睡一會。

${FDPageBreak}

全球近10億人患有拖延症

上網搜索, Selina發現, 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豆瓣網上的“我們都是拖延症”小組創建於2007年5月, 目前成員已經超過兩萬名。 每天, 還有二三十人加入進來。

大家都有異常相似的經歷。 “明明知道那麼多事情堆在眼前, 攤開的檔, 散亂的衣櫥, 或者只是一個該打的電話, 一堆該飛出去的郵件……還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心臟, 我們還是邊咬著手指甲, 邊只是發呆地說, 再呆一會兒, 就一下下……”

拖延小組的成員們紛紛發帖, 講述自己的拖延經歷以及為此付出的代價。 有人因為拖延錯過了高薪的工作機會;有人因為拖延錯過了出書的機會, 有人因為玩“空當遊戲”錯過了對國足隊員的採訪機會, 有人甚至因為拖延丟掉了文憑。

拖延症研究專家、美國芝加哥德保爾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費拉裡和加拿大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帕卡統計發現, 有70%的大學生存在學業拖延的狀況,

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達20%的人每天出現拖延行為。 由此推算, 全球可能有近10億人患有拖延症。

完美主義者最容易拖延

提起拖延者, 人們眼前馬上浮現出這樣的畫面:衣著邋遢, 作風懶 散, 時常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然而,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讓人們大跌眼鏡, 很多習慣拖拉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

他們自我要求很高, 希望萬事做到無可挑剔。 一旦自我的表現無法達到期望值, 就會產生挫敗感。 “他們希望找到最完美的解決辦法, 在發現這個解決辦法前, 不願意採取任何行動。 他們覺得, 與其冒著犯錯誤的風險, 還不如暫時什麼都不幹。 ”心理學博士駱宏說。

除了完美主義, 還有不少心理原因會造成拖延症。

依賴心理。 這類人常常在孩提時代被過度關愛,

很多事情都由父母長輩替其仔細安排好。 長大之後, 一旦需要獨立行事, 就變得猶豫不決, 遇事搖擺不定。

逆反心理。 這種人對自我控制感極其敏感, 本來喜歡做的事一旦被別人交代去做, 就用拖延來發洩自己的抵觸心理。

${FDPageBreak}

你的拖延症是哪一型?

造成拖延的原因很多, 改善拖延症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模式。 獲取解決辦法前, 對照一下, 以下幾種情況你占了幾條, 再去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1、繁瑣、困難、處理起來難度大的工作, 總是被放在最後才做。

2、開始工作時, 情不自禁地開啟QQ、MSN, 放上音樂, 中途還會時不時地在論壇上灌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