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寶寶不肯吃飯, 養得面黃肌瘦, 不僅直接影響生長發育, 而且造成抵抗力下降, 這是家長們心頭的心病, 那麼厭食症是怎麼造成的呢?
造成寶寶厭食症的三個原因
1、出生後餵養不當
在嬰兒期, 由於餵養單調, 爸媽忽視了輔食的添加和補充, 長期以乳製品及澱粉類飲食為主, 造成纖維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而使嬰兒大便幹結, 舌體味蕾扁平, 味覺呆鈍, 食欲不振。 隨著年齡的增長, 又常常給寶寶吃泡飯、醬菜之類的飲食。 長此以往, 造成鋅元素、必須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缺乏, 致使生長發育遲緩,
2、育兒無方進食不當
有的爸媽希望寶寶長得健壯些, 平時高蛋白、高糖、高級營養品不斷, 孰不知寶寶的消化功能有限, 胃腸負擔不了, 結果事與願違, 造成寶寶食欲下降, 有的出現疳膨食積, 有的雖然成了胖子, 但體質不好。 這些爸媽不知古訓:“貧家有育子之道。 ”經濟條件好了, 給寶寶吃得好些, 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應講究科學育兒。 中醫有“貴流不貴滯”之說, 那些高級食品, 性膩, 吃得太多, 非但起不了營養作用, 反而積滯內傷, 倒了胃口。 也有些爸媽把寶寶的吃放在第一位, 採用充填式餵養的方法, 即使寶寶實在吃不了, 還要求再吃一口, 結果弄巧成拙, 出現嘔吐;也有些寶寶平時零食不斷,
3、藥物導致
也有些厭食是由於某些疾病或藥物所造成的。 如急性胃腸道疾病, 或使用紅黴素等藥物, 均可出現消化功能不良。
中醫如何治療厭食症?
有藥物治療, 也可採取推拿、捏脊療法。 這裡主要談談中藥治療。 比較輕的厭食病, 也就是厭食時間不長, 病情也不重, 孩子的面色、生長速度都沒受到影響。 用一些中成藥調理脾胃就可以見效。 這類藥在市場藥店都可以買到, 如小兒胃寶、兒康寧、脾可欣、健兒消食片、化積口服液、王氏保赤丹、一撚金等。 可以選出適合寶寶病情的1~2種, 耐心地服藥2~3周。 同時糾正孩子吃零食、排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脾胃功能是能夠慢慢恢復好的。
倘若寶寶長時間厭食, 面色不好, 身高體重不達標, 生長發育已經受到影響, 而且總感冒, 免疫功能下降, 就必須認真的採取中草藥調補脾胃了, 一般服藥1~3個月才能見效。 治療小兒厭食證用藥還有很多禁忌, 一般不能過用滋補藥, 如人參、熟地、龜板……這些藥容易膩胃傷脾反而加重厭食。 另外也不能用很多苦寒攻下的藥, 如大黃、黃連、檳榔……這類藥也能損傷脾胃功能。 最好是用一些藥性平和、藥味甘平, 養胃運脾助運的中藥為宜。
在用中藥調理脾胃的同時還可以檢查一下寶寶是否缺少微量元素。 例如缺鋅也可以造成孩子厭食、味覺敏感度下降、免疫功能減弱、生長發育緩慢等現象。
中醫稱厭食證為“納呆”、“惡食”等, 認為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調所致。 若脾胃素虛, 運化不健, 納運無權, 則納穀不香, 便溏乏力;脾氣不振, 脾失健運, 脾胃不和則口不知味, 不思飲食;日久氣血生化乏源, 則面色少華色, 體重不增;素體胃陰不足, 津液無由化生, 胃失濡潤和降, 則口幹喜歡, 不喜飲食, 大便幹結;脾不散精, 肌膚失潤而形體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