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熱解毒茶飲簡介
一、金芪花茶 原料:黃芪5g、金銀花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為止。 功能:益氣托毒解毒。 用途:瘡瘍腫毒的瘡口久不癒合;慢性腎炎;慢性肝炎。...
2017-03-10 -
陳照龍簡介
陳照龍,男,1926年生。于1958年開始自學中醫藥,經過32年的臨床實踐,獲得很多經驗。主要包括中藥對於許多皮膚病的療效勝於西藥;有些皮膚病西藥無奈用中藥也可獲效;走中西醫結合道路,根據西醫對於皮...
2017-03-10 -
張榮耀簡介
張榮耀,男,1929年生,現任海軍401醫院專家技術組顧問,主任醫師。1946年軍區醫務學校畢業的授予優秀學員稱號。1947~1950年,立過三等功兩次。中功一次,二等功一次。1958~1961年...
2017-03-10 -
胡黃連簡介
胡黃連善除小兒疳熱。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病,面黃肌瘦,食少腹脹泄瀉,余常用肥兒丸,方用:肉豆蔻(煨)50克,木香20克,六神曲(炒)100 克,麥芽(炒)50克,胡黃連100克,檳榔50克,使君...
2017-03-10 -
金錢草簡介
金錢草又名遍地香、連錢草、金錢艾,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全草,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清代名醫趙學敏認為金錢草“一名蜈蚣草,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兩葉相對,夏開小黃花,每節間有兩朵,故名對座草。”其...
2017-03-10 -
草豆蔻簡介
百子堂前草果生,楊梅大種辨須清。縮砂益智常為伴,神曲烏梅每共行。溫可散寒中不痛,辛能破滯氣俱平。相傳紅小鸚歌舌,飲饌元朝制更精。注:本詩出自清·趙瑾叔《本草詩》。按:草豆蔻味甘溫無毒,入肺脾胃三經。...
2017-03-10 -
地骨皮簡介
地骨皮與青蒿相伍,退熱之功甚著。余治療陰虛內熱,虛勞骨蒸,症見午後或夜間潮熱,肢蒸心煩,咽幹盜汗,舌紅少苔,脈象細數,常用《證治準繩》中的清骨散,方用:銀柴胡6克,胡黃連、秦艽、鱉甲(醋制)、地骨皮...
2017-03-10 -
肉豆蔻簡介
火煨面裹必須深,肉果曾無核可尋。最喜油脂醫適用,只愁枯瘦症難臨。除將瀉痢腸俱固,溫卻心脾冷不侵。辛辣味多能助火,用時應是費沉吟。注:本詩出自清·趙瑾叔《本草詩》。按:肉豆蔻味辛溫,入胃大腸二經。稟火...
2017-03-10 -
山慈菇簡介
山慈菇,有軟堅散結、化癥除瘕之功。治療乳痹,餘自擬一方,名曰慈姑乳痹消,方用:柴胡、郁金、山慈菇、大貝、三棱、莪術、陳皮、橘核、川楝子、延胡索、丹參、當歸、制乳香、制沒藥、天冬、麥冬、瓜蔞各50克,...
2017-03-10 -
白鮮皮簡介
白鮮皮,祛風止癢之良藥。治療皮膚瘙癢症,餘常用《醫宗金鑒》中的當歸飲子加丹參、丹皮、土茯苓、白鮮皮、生石膏而每獲良效。方用:生地、當歸、赤芍、川芎、生黃芪、生首烏、刺蒺藜、荊芥、防風、丹皮、丹參、黃...
2017-03-10 -
雞屎藤簡介
雞屎藤又名臭藤、雞矢藤、雀兒藤,為茜草科植物雞屎藤的全草及根。《綱目拾遺》載:“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 雞屎藤及諸“臭”、諸“屎”之名皆取意於其臭氣。雞屎藤在栽後...
2017-03-10 -
白頭翁簡介
白頭翁清熱有功,止痢有准。治療熱痢下膿血及婦人產後、老人、小兒下痢虛極者,余常用《金匱要略》中的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用:白頭翁15克,炙甘草 10克,黃連、黃柏、秦皮、阿膠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017-03-10 -
白薇簡介
白薇治厥症,余師孟廣奇教授之經驗也。孟老治療郁冒血厥,症見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開,口喑不言,氣無于陽,獨上不下,氣過血還,移時方寤,常用《本事方》白薇湯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之,方用...
2017-03-10 -
紅藤簡介
紅藤,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善治腸癰。余治療闌尾周圍膿腫,常用名醫金如壽創立的闌尾膿腫方。方用:紅藤、敗醬草各30克,當歸尾10克,皂角刺 15克(或用炮山甲10克),大黃15克(後下)。水煎服,...
2017-03-10 -
常春藤簡介
常春藤又名土鼓藤、土楓藤、百腳蜈蚣,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莖、葉,每年秋季採收,曬乾即可入藥。其性涼,味苦,入肝、脾二經。含有常春藤苷、鞣質、樹脂、肌醇、胡蘿蔔素、糖類等,具有祛風、利濕、平肝、解毒的...
2017-03-10 -
蒲黃簡介
蒲黃,止血最靈,用途廣泛,獲效迅速。治療婦人月候過多,血傷漏下不止或赤白帶下,餘常用《聖濟總錄》中的蒲黃丸。方用:蒲黃90克(微炒),龍骨75克,艾葉(炒)30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
2017-03-10 -
仙鶴草簡介
仙鶴草善於止血,亦能止瀉,收澀性強,補虛扶正之良藥也。餘治療脾虛濕熱內蘊所致泄瀉急迫,瀉而不爽,或大便溏瀉,食少倦怠,腹脹腹痛,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複方仙鶴草腸炎膠囊方,改為湯劑,服之甚效...
2017-03-10 -
小薊簡介
小薊,俗名刺兒菜,可採食之。余少年時,母親常用刺兒菜壓汁液和麵,做成綠色的麵條煮食,其味甚美,有開胃下食之功,且能退熱除煩,補虛益損,亦食療之佳品也。以其汁液塗抹,止外傷出血甚效。其莖中生蟲即結成疙...
2017-03-10 -
地榆簡介
痔瘡出血,餘常用地榆槐角丸治之,見效甚速。方藥組成如下:槐花、槐角各90克,枳殼、當歸、大黃、赤芍、防風、荊芥穗各30克,地榆、黃芩、生地、紅花各60克。蜜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地...
2017-03-10 -
白茅根簡介
白茅根性涼,能去實火,味甘,能清虛熱;味淡,能滲濕通便,用於小便不利,濕熱水腫,均可獲效。單用之,《醫學衷中參西錄》名之為白茅根湯,主治“陰虛不能化陽,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者...
2017-03-10